[发明专利]座椅升降器以及齿轮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01121.0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7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裕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F16H19/04;F16H55/08;F16H5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张丽颖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升降 以及 齿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等的座椅的座椅升降器以及适于该座椅升降器的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用齿轮使座椅上下移动的车辆用座椅升降器。在此种车辆用座椅升降器的情况下,互相啮合的齿轮之间产生侧隙(backlash),齿轮之间因该侧隙而晃荡。侧隙也因各齿轮的机械加工时的误差等而产生。此时,通过高精度地进行啮合的齿轮的间距调整,也能够抑制侧隙。但是,难以高精度地加工啮合的齿轮来始终避免产生侧隙,且成本也高。
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升降器,其为了抑制因侧隙导致的齿轮的晃荡,在与扇形齿轮啮合的小齿轮上再啮合副齿轮,并使用扭转弹簧向副齿轮施加朝向周向的其中一侧的力,从而用扇形齿轮的齿和副齿轮的齿夹持小齿轮的齿。
然而,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座椅升降器中,例如,如果与扭转弹簧的施力方向(周向的其中一侧)相反的方向(周向的另一侧)的负荷施加于副齿轮,齿轮之间的会发生晃荡。此外,如专利文献1那样设置副齿轮,则存在部件数量增多而组装会变得繁杂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6536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升降器以及齿轮机构,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抑制互相啮合的齿轮之间的侧隙,且能以低成本制造。
本发明的座椅升降器包括:连接部件,连接构成座椅的基座部件和座椅框架,伴随来自外部的旋转力的输入摆动而使所述座椅框架升降;第一齿轮,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第二齿轮,以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的方式被设置,且与该第一齿轮啮合;以及操作杆,向所述第二齿轮赋予旋转力,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的至少其中之一齿轮的齿呈齿厚从轴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薄的形状,且互相在轴向上接近而啮合。
此外,本发明的齿轮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彼此的轴向平行的状态互相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的至少其中之一齿轮的齿呈齿厚从轴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薄的形状,且互相在轴向上接近而啮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升降器的车辆用座椅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a)是构成上述座椅升降器的升降器主体的传递部件的立体图,(b)是从不同于图2(a)的方向观察的上述传递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传递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上述传递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将上述传递部件分解为小齿轮等、施力部件以及罩等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不同于图5的方向观察图5的上述传递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传递部件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小齿轮与扇形齿轮的侧视图。
图9是上述小齿轮的齿轮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10(a)是图9的A-A线剖视图,(b)是图9的B-B线剖视图,(c)是图9的C-C线剖视图。
图11是上述传递部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组装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升降器的车辆用座椅的一部分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方向按照各图中所示的方向指标。该方向指标以车辆用座椅被搭载于车辆(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汽车)的状态为基准。
该实施方式的座椅升降器100用于车辆用座椅、汽车的驾驶座、辅助座。在该实施方式中,座椅升降器100用于辅助座。
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主体110和所述座椅升降器100。
座椅主体110具有:左右一对基座部件(第一基座部件101a以及第二基座部件101b);座椅框架102;将这些基座部件101a、101b和座椅框架102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的连杆部件。
第一基座部件101a以及第二基座部件101b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左右对称地被设置。第一基座部件101a以及第二基座部件101b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第一基座部件101a以及第二基座部件101b分别具有长条状的下导轨111和上导轨112。下导轨111以其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方式被固定于车体的地板面。
上导轨112在下导轨111上以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被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1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