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独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6743.8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2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乔万阳;刘晓影;刘磊;柴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00 | 分类号: | B62K1/00;B62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独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代步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独轮车。
背景技术
在独轮车行业内,现有的独轮车的电控系统与供电系统都是左右布置在独轮车的 安装壳体两侧的布置方式。
在设计本申请的独轮车的研发过程中,发明技术人员参考了公布号为 CN201110191359、CN201310377706、CN201420570056的中国专利申请对比文件。
如图1所示,在电控系统1′与供电系统2′左右布置方式中,电控系统1′占用了供电 系统2′的安装空间,从而影响了电池容量的增设,导致了独轮车续航能力差的问题。而且, 在应用电控系统1′与供电系统2′左右布置方式的独轮车中,如果在原来的供电系统2′的基 础上单侧增加电池数量,以增加独轮车的续航能力,这样会导致独轮车重心偏离而无法正 常骑行。或者在原来的电控系统1′和供电系统2′的基础上,两侧平衡地增加供电电池数量, 又会导致独轮车的体积过大,影响独轮车的使用便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轮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独轮车续航能力 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独轮车,包括:车轮;安装壳 体,安装壳体部分围绕车轮设置,安装壳体具有位于车轮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安装空间,以及 分别位于车轮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安装空间;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 内;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与电控系统电连接,供电系统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空间的至少其中 之一内。
进一步地,供电系统包括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第一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 壳体的一侧的第二安装空间内,第二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壳体的另外一侧的第二安装空 间内。
进一步地,供电系统包括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第一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 壳体的一侧的第二安装空间内,第二供电部安装在位于安装壳体的另外一侧的第二安装空 间内,且安装第二供电部的另外一侧第二安装空间的壁上设置有控件接口,该控件接口与 第一供电部电连接或者该控件接口与电控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供电系统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相对于车轮所在的车轮平面位置 对称地安装在两侧的第二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供电系统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之间彼此电连接以形成串联供电 形式;或者,供电系统的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并联连接后与电控系统电连接以形成并 联供电形式。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空间位于车轮的上方。
进一步地,独轮车还包括安装轴和两个脚踏装置,安装轴穿过车轮的中心,且安装 轴位于供电系统的下方,两个脚踏装置分别连接在安装轴的两端。
进一步地,安装壳体的下边沿与脚踏装置的下端边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安 装壳体的下边沿低于脚踏装置的下端边沿。
进一步地,各脚踏装置包括:安装连接段,安装连接段的第一端与安装轴的端部连 接;脚踏板,脚踏板与安装连接段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以使脚踏板相对于安装连接段具 有伸展位置与收起位置。
进一步地,脚踏板位于伸展位置时与安装连接段所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进一步地,脚踏装置还包括防滑结构,防滑结构设置在脚踏板上。
进一步地,安装壳体上还设置有手提把手。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独轮车将电控系统的安装位置改进设 置在位于车轮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安装空间内,从而为供电系统增加了安装空间,这样能够 在基本不增大独轮车的体积并且保证独轮车的使用便携性的前提下,在使用者需要独轮车 能够实现较远的续航能力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增加了的一侧第二安装空间来增加供电系统 的电量,以达到提高独轮车的续航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独轮车的电控系统与供电系统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独轮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安装壳体;11、第一安装空间;
12、第二安装空间;20、电控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6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