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组件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8755.0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7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费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王书彪;刘艳芬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气管 组件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噪音消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噪声和振动是影响舒适度的重要因素,而噪声主要来源与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增压作为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发动机的开发中。汽车增压方式为发动机进气形式的一种,将空气事先进行压缩,再注气缸,按照增压器工作原理分为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两种。目前,涡轮增压器进气管普遍采用塑料进气管,进气管结构简单,将经过空滤的干净空气引入涡轮增压器。进气过程中产生的进气噪声及涡轮增压器组件工作产生的噪声,需要在进气管路上增加消音结构进行消除。如图1所示,增压器的进气管01的进气口与空滤出气管02连接,采用在空滤后输出干净空气的空滤出气管02上增加谐振腔03、04,消除进气噪声,但无法完全消除进气噪声,导致NVH指标较差,并且在空滤增加过多的谐振消音结构会增加空间布置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组件及车辆,在进气管上设置谐振腔进行降噪。
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与空滤出气管连接,在所述空滤出气管的管壁上设置第一谐振腔,包括: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二谐振腔与所述进气管的内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第二谐振腔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并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进气管的内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由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组成,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谐振腔壳体卡扣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焊接;所述第一管壁与谐振腔壳体围成所述第二谐振腔,在所述第一管壁上设置所述连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管壁上或所述谐振腔壳体内设置隔板,将所述第二谐振腔分割为多个体积不同并彼此隔绝的子腔室,每个所述子腔室内都具有所述连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谐振腔设置有2个所述子腔室,分别为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其中,所述第一子腔室内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子腔室内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子腔室内设置有多个所述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排列成预订形状的阵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阵列包括彼此平行的多排连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孔为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孔为矩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谐振腔的数量为多个。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增压器进气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进气管组件及车辆,在进气管上设置谐振腔,配合空滤出气管的消音结构,能更加有效的消除增压器喘振噪声等进气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增压器进气管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进气管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进气管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进气管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谐振腔壳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各个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8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限压阀的燃油滤清器
- 下一篇:四缸机前端轮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