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3822.5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5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范体强;张敬文;王锋;周佳;高翔;万鑫铭;李阳;赵清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陈志生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碰撞 试验 移动 台车 | ||
1.一种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包括移动台车框架(1)、安装平板(5)、用于承载移动台车的移动台车轮胎(9)及加载配重板(3),所述安装平板(5)通过安装平板安装螺栓(6)安装固定在移动台车框架(1)上,所述加载配重板(3)通过加载配重板固定螺栓(4)安装在移动台车框架(1)上,所述移动台车框架(1)前端安装有牵引拖钩(14),所述移动台车轮胎(9)通过轮胎安装轴(8)和轮胎车轴安装板(10)连接到台车框架(1)上的车轴安装位置调节板(12)上,车轴安装位置调节板(12)上设置有上下的U型安装槽(13),用于调节轮胎(9)安装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车轮胎(9)与移动台车轮胎安装轴(8)的轴承过盈配合连接,移动台车轮胎安装轴(8)与轮胎车轴安装板(1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车框架(1)上设置有轮胎车轴安装位置调节板(12),轮胎车轴安装位置调节板(12)上设置有上下的U型安装槽(13),采用轮胎车轴安装板螺栓(11),将轮胎车轴安装板(10)安装固定在轮胎车轴安装位置调节板(12)的U型安装槽(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车框架(1)由截面为空心方形截面轻型薄壁钢管焊接而成,且左右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车的总重量为500土5kg,移动台车框架(1)、移动车轮胎安装轴(8)、移动台车轮胎(9)碰撞后不会发生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车可用于白车身的正面碰撞试验,白车身(15)通过安装平板(5)固定在移动台车上,调整安装平板(5)的位置,使白车身(15)的纵向中心面与台车的纵向中心面重合,并且白车身前端主要安全部件位于台车前端面之前,在移动台车后端非白车身安装区域,布置加载配重板(3),采用外部牵引装置连接移动台车拖钩(14),驱动移动台车,带动白车身(15)达到预设的碰撞速度后,正面垂直撞击刚性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车可用于白车身的侧面碰撞试验,白车身(15)通过安装平板(5)固定在移动台车上,调整安装平板(5)的位置,使白车身(15)的纵向中心面与台车的纵向中心面重合,并且白车身整车设计中的碰撞位置R点与移动台车前后轮之间的中点在同一横向平面内,在移动台车两端非白车身安装区域,布置加载配重板(3),调整移动台车位置,使白车身(15)的纵向中心面与移动变形壁障的纵向中心面垂直,并使移动台车前后轮之间的中点位于移动变形壁障的纵向中心面上,通过调节移动台车前后轮胎的安装高度,使白车身(15)门槛上沿达到预设的离地高度,采用外部牵引装置驱动移动变形壁障至预设的碰撞速度,垂直撞击白车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车身(15)不带四门两盖和前后风挡玻璃或白车身装有四门两盖和前后风挡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碰撞试验用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配重板(3)的配重范围为0-8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382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置碰撞壁的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轴校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