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1736.4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0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岳文杰;王韡;马伟;褚昌军;宋策;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V1/14 | 分类号: | B60V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14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气垫 悬浮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运输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
背景技术
气垫悬浮运输车为一种新型的物料运输方案,具有载重大、效率高、安全可靠、操作灵活、节能环保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机车、电力、精密设备搬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气垫悬浮运输车主要以气马达作为驱动,气马达的缺点是速度稳定性差,对于定位精确要求高的场合,此类驱动的气垫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解决气垫悬浮运输车移动速度稳定性差和定位精度低的缺点,实现气垫悬浮运输车对速度和位置的精确控制,满足精确对接、精确定位等工况需求。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驱动轮2、气垫3、万向轮4、控制器5和电源6;整车结构对称,以进气管方向为车尾;
所述驱动轮2设有2个,分别布置在车头和车尾;驱动轮2在控制器5的控制下实现下压、行走、转向三个自由度方向动作,为气垫悬浮运输车的移动和转向提供动力;
所述气垫3设有4组,布置在车体下方四个角上;气垫3的数量由负载重量和气垫最大承载重量决定;
所述万向轮4用于气垫悬浮运输车辅助支撑,在车体左右侧侧的中心位置各布置1个;
所述控制器5分别与驱动轮2、气垫3连接,控制气垫悬浮运输车动作,其中,控制器5根据负载重量和气垫3数量来控制充气压力及充气流量;
所述电源6采用电池供电,配置电源转换模块,为控制器5提供所需电源;
所述驱动轮2包括气囊201、转向电机202、转向减速机203、行走电机205、行走减速机206、编码器204和轮子207;
其中,驱动轮2通过安装板安装在车体上,安装板下部设置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两侧各设有一个分别与该主齿轮相啮合的小齿轮,该两个小齿轮分为转向连接齿轮及编码器用齿轮;
其中,所述转向连接齿轮下部键连接转向减速机203,转向减速机203连接转向电机202;
所述编码器用齿轮下部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编码器204;
所述主齿轮下部设有上压板及下压板,上压板与下压板各自对应位置处设有多个安装孔,每组对应的安装孔上设置一连接杆,该连接杆上端由下至上穿过下压板的安装孔,进而固定于上压板下表面的安装孔中,连接杆下端设有端头栓,端头栓与下压板下表面之间的杆体上套设具备预紧力的弹簧;
所述驱动轮2下压动作通过气囊201来实现,该气囊201置于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
所述下压板下部固定有两个相同的耳部,两个耳部之间键连接轮子207,轮子207通过轴承连接行走减速机206,行走减速机206连接行走电机205。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提高整车移动速度稳定性和定位精度,使气垫悬浮运输车能够满足载重大、速度稳定、定位精确的需求。该方案通过无级调速,气垫悬浮运输车能够以不大于最高移动速度的任意速度移动。该方案定位精度高,重复定位精度不大于10mm。此外,电驱动具有抱闸制动,气垫悬浮运输车满载刹车距离(最高速度)不大于100mm。
附图说明
图1为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结构俯视图。
图2为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结构仰视图。
图3为电驱动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体,2—驱动轮,3—气垫,4—万向轮,5—控制器,6-电源,201—气囊,202—转向电机,203—转向减速机,204—编码器,205—行走电机,206—行走减速机,207—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包括车体1、驱动轮2、气垫3、万向轮4、控制器5和电源6;整车结构对称,以进气管方向为车尾;
所述驱动轮2设有2个,分别布置在车头和车尾;驱动轮2用于在控制器5的控制下实现下压、行走、转向三个自由度方向动作,为气垫悬浮运输车的移动和转向提供动力;
所述气垫3设有4组,一般布置在车体下方四个角上,具体布置位置需根据负载重心位置进行调整;气垫3的数量由负载重量和气垫最大承载重量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17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