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9450.1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3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尤爽;柳少康;马玉哲;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6/36 | 分类号: | B60K6/36;B60K6/26;B60K6/485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功率 分流 混合 动力 车辆 传动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技术在车辆上进行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串联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成本较高,并联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对发动机的调整作用较小,而混联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可使车辆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现有的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中,丰田混合动力系统对驱动电机的功率和转矩要求较高,不利于控制系统成本;通用的高级混合动力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由发动机、输入轴、锁止器、行星齿轮系、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动力电池、逆变器和输出齿轮组成。所述行星齿轮系包括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行星架、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和后排齿圈,其中前排行星轮和后排行星轮同轴固连;所述发动机与输入轴连接,输入轴与行星架固连;所述锁止器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另一端固连于车架;所述一号电机与后排太阳轮连接;所述二号电机与前排太阳轮连接;所述动力电池通过逆变器分别与一号电机、二号电机电连接;所述输出齿轮与后排齿圈同轴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有一个锁止器,易实现控制;
2.本实用新型的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布置在行星排的同侧,有利于电机散热系统的布置;
3.本实用新型只有小电机一号电机为集成化电机(ISG),大电机二号电机可采用普通电机,系统成本可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驻车发动机启动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行车发动机启动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纯电驱动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低速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低速功率分流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功率分流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关闭时再生制动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运转时再生制动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中:1.发动机,2.输入轴,3.锁止器,4.行星架,5.前排太阳轮,6.前排行星轮,7.后排齿圈,8.后排行星轮,9.后排太阳轮,10.一号电机,11.二号电机,12.逆变器,13.动力电池,14.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由发动机1、输入轴2、锁止器3、行星齿轮系、一号电机10、二号电机11、动力电池13、逆变器12和输出齿轮14组成。所述行星齿轮系包括前排太阳轮5、前排行星轮6、行星架4、后排太阳轮9、后排行星轮8和后排齿圈7,其中前排行星轮6和后排行星轮8同轴固连;所述发动机1与输入轴2连接,输入轴2与行星架4固连;所述锁止器3一端与输入轴2连接,另一端固连于车架;所述一号电机10与后排太阳轮9连接;所述二号电机11与前排太阳轮5连接;所述动力电池13通过逆变器12分别与一号电机10、二号电机11电连接;所述输出齿轮14与后排齿圈7同轴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1.发动机启动模式
根据整车运行状况,发动机启动模式分为驻车启动和行车启动两种子模式。发动机驻车启动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2,发动机行车启动模式的动力传递路线如图3。
这两种子模式的共同特征是:
锁止器3分离,动力电池13放电,一号电机10以电动马达的形式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动力经后排太阳轮9、后排行星轮8、行星架4和输入轴2传递到发动机1,发动机1启动。
两种子模式的区别是:
在发动机驻车启动模式下,前排太阳轮5和二号电机11空转。在发动机行车启动模式下,二号电机11以电动马达的形式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的动力经前排太阳轮5、前排行星轮6、后排行星轮8、后排齿圈7和输出齿轮14,最终传递至驱动车轮。
2.纯电驱动模式
纯电驱动模式主要用于当动力电池13处于许用状态时,车辆起步和低速行驶等低负荷工况,动力传递路线如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94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