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碰撞缓冲护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2637.7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6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丁成;彭昌坤;张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45 | 分类号: | B60R21/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缓冲 护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碰撞缓冲护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众多的交通事故中,正面碰撞交通事故约占全世界交通事故50%以上,也是交通事故中主要损伤工况之一。
目前,汽车普遍通过在仪表板下方安装护膝板来降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胸部的损伤。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的身体能够受到仪表台护膝板的有效支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乘员胸部的缓冲空间,分散和吸收乘员的冲击能量,降低乘员胸部损伤。
但是在车速很高的情况下,乘员膝部与护膝板的剧烈冲击,会对乘员膝部造成很大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碰撞缓冲护膝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乘员膝部与护膝板剧烈冲击时,护膝板会对乘员膝部造成很大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碰撞缓冲护膝装置,包括护膝板和至少一组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杆、弹簧和导向筒;
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汽车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
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筒与所述导向筒的底端及所述护膝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底座;
所述导向筒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的下端与所述护膝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容纳所述导向筒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包括两组缓冲组件。
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底座为圆台。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底座为棱台。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棱台为四棱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碰撞缓冲护膝装置,通过在护膝装置中设置缓冲组件,在护膝板受到乘员膝部撞击时,护膝板压缩缓冲组件,缓慢向汽车仪表盘移动,从而缓冲了护膝板对乘员膝部的撞击,降低了乘员膝部受到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碰撞缓冲护膝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碰撞缓冲护膝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碰撞缓冲护膝装置正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碰撞缓冲护膝装置在受挤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碰撞缓冲护膝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碰撞缓冲护膝装置包括护膝板100和至少一组缓冲组件110。
其中,所述缓冲组件110包括连接杆111、弹簧112和导向筒113。所述连接杆111一端与汽车仪表板横梁120连接,所述连接杆111另一端与所述弹簧112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11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筒113与所述导向筒112的底端及所述护膝板110连接。
具体的,在护膝板不被压缩时,弹簧处于正常伸展状态,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乘员膝部顶到护膝板,护膝板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会挤压弹簧,使弹簧压缩,护膝板会向内进行小幅度的移动,从而缓冲了护膝板直接作用在乘员膝部的作用力,当护膝板的力受到一定程度时或弹簧压缩到最大限度时,弹簧将不再压缩,此时护膝板将继续对乘员膝部进行约束作用,防止乘员不限制的向前移动。由于护膝板在受到冲击时,可沿受到的力的方向缓慢移动,从而对乘员膝部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降低了乘员膝部受到的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防止护膝板在压缩弹簧时,弹簧左右晃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一个导向筒,将弹簧固定在导向筒内。进一步地,可以选用直径比弹簧直径略大的导向筒,以达到对弹簧移动方向限制的目的。另外,导向筒的长度可以与弹簧在伸展状态下的长度相同,或者略长于弹簧长度,使得弹簧在压缩时,导向筒可沿着连接杆移动,且在弹簧被压缩到最大限度前导向筒不会与汽车仪表板横梁接触,这样导向筒既可限制弹簧的移动方向,又不会限制弹簧在压缩方向的伸展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碰撞缓冲护膝装置,通过在护膝装置中设置缓冲组件,在护膝板到乘员膝部撞击时,护膝板压缩缓冲组件,缓慢向汽车仪表盘移动,从而缓冲了护膝板对乘员膝部的撞击,降低了乘员膝部受到的损伤。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碰撞缓冲护膝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基础上,该碰撞缓冲护膝装置还包括底座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26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