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6514.8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3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谭展强;石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F21V21/02 | 分类号: | F21V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月光;林伟斌 |
地址: | 52404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座,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型灯座。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灯座为固定在天花板上或墙壁上,因此在更换灯泡的时候需要移动梯子或其他工具以辅助才能把灯泡安装在灯座上,这种类型的灯座存在多种不便之处。第一,使用者在更换灯泡时极其不方便,需要有辅助工具才能完成。第二,使用者需要拿着灯泡在高处进行更换,使用者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极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了一种组合型灯座,为了解决现有灯座更换灯泡不便的情况,且降低更换灯泡即在高处作业的危险性,对灯座进行新的设计,使灯座为组合型灯座,即由顶座和照明灯接口组成,照明灯接口悬挂在顶座上,而且照明灯接口可随时从顶座上取出,因此使用者在更换灯泡时无需在高处更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型灯座,包括丁字形的顶座和照明灯接口,所述顶座设有钩状部、所述钩状部的内壁设有两个第一导电体,所述顶座上设有与天花板或墙壁的接线端连接的电线,所述顶座通过连接孔连接在天花板或墙壁上,所述照明灯接口设有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上部上设有一通孔以及与两个第一导电体相配合的两个第二导电体,所述下部设有四个凹槽,所述照明灯接口可通过所述通孔悬挂在所述顶座的钩状部上,在所述照明灯接口的所述下部的下侧安装有灯泡;当所述照明灯接口悬挂在所述顶座上时,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体与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体相互接触使所述照明灯接口通电。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为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与所述钩状部为过渡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灯座,为了使更换灯泡更加方便快捷,从而使组合型灯座分为顶座和照明灯接口,从而便于使用者方便和快捷地更换灯泡,在更换灯泡时只需把照明灯接口从顶座上取下,然后进行更换,使用者不必要站在高处更换,提高使用者在更换灯泡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灯座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灯座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灯座照明灯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座;2、照明灯接口;3、钩状部;4、第一导电体;5、电线;6、连接孔;7、上部;8、通孔;9、第二导电体;10、中部;11、下部;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灯座的实施例,其中该组合型灯座由顶座1和照明灯接口2两部分组成,顶座1一般是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通过螺钉和顶座1上的连接孔6使顶座1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该连接孔为螺孔。
另外,顶座1里还设置有电线5,该电线与墙壁上的电源接线端连接,从而实现顶座1的通电。
其中,顶座1上还设置了一个钩状部3,该钩状部3主要用于和照明灯接口2进行连接配合。照明灯接口包括上部7、中部10和下部11,上部7上设置有一个通孔8,通过通孔8可使照明灯接口悬挂在钩状部3上,在下部11的下侧安装有灯泡。
另外,在顶座1的钩状部3的内壁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导电体4,而且在照明灯接口2的上部7上同样也设置了两个第二导电体9,当照明灯接口2悬挂在顶座1上时,两个第一导电体3和两个第二导电体9分别对应接触,从而实现照明灯接口的通电,使灯泡通电。并且,照明灯接口2的通孔8与顶座1的钩状部3为过渡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师范学院,未经岭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6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