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海三刺果汁组合物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0120.0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9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索有瑞;韩丽娟;杨永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1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海 果汁 组合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以一种黄刺、沙棘、唐古特白刺果汁组合物和用 途。
技术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体力、脑力、心理等疲劳长期 积累,加之饮食不健康、环境辐射增多等因素,导致人体内自由基过多,使越来越多的人处 于“亚健康”状态。自由基是一种因失去一个电子而成的不对称、不稳定的原子或分子,具有 很大的能量。自由基总是企图夺取一个电子以达到新的平衡,为此它会攻击细胞组织中的 脂质、蛋白质、糖类和DNA等物质,这就造成了脂质的过氧化、蛋白质的变性酶的失活、DNA的 氧化损伤等。此外,当人们疲劳时,体内会产生了大量的代谢物,如乳酸、二氧化碳、血清尿 素氮等,这类物质在体内积聚,刺激人体组织细胞和神经系统。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 造成体内激素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免疫力减低等不良后果。
白刺(Nitraria)为蒺藜科(Zygophyllceae)植物,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荒 漠戈壁地区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其抗逆性强,耐干旱盐碱,是优良的防风固沙灌木。白刺 成熟浆果为紫红色,无毒可食,其果实中营养成分和医药保健活性成分种类多,含量丰富。 种籽油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 70%,在植物界中实属罕见。而其抗疲劳的作用已有文献报道,其具有降低运动后小鼠体内 乳酸和尿素氮的功能。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Hippophaerhamnoides),其又名酸刺、醋柳、黑刺。 沙棘在我国北部及西南多个省区均有广泛分布,其生长海拔为1000-4500米之间,其植株亦 具有很高的生态应用价值。其果实酸甜,营养丰富,药学应用价值极大,已开发应用至多个 产品中。其果实的精华在于其籽油。已有多份报道探明,其籽油还有维生素类、多酚类、脂肪 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所含维生素种类之多,含量之丰富是任何果蔬不能比拟的,因 此,被誉为“维生素宝库”。同时,亦有学者研究表明,和其他地区种植沙棘比,青藏高原沙棘 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其他低海拔地区高2倍之多。
黄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BerberisdasystachyaMaxim.,是与白刺、沙棘(黑 刺)一样为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药用与食用的传统野生浆果,统称为“青海三刺”。黄刺 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多糖类等丰富的营养活性成分。《藏标》《藏本草》中对直 穗小檗果实医药功能做了简要的记述,其具有治疗腹痛,消化不良,腹胀,痢疾等功能。黄刺 种籽占黄刺成熟果实总质量的41-46%,其含油脂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 亚麻酸的含量就占了近60%,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黄刺、沙棘、唐古特白刺果汁组合物。本发明的另 一目的在于提供该组合物或片剂的用途。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海三刺果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体积配 比的原料组成:
黄刺果汁1~5份、沙棘果汁1~2份、白刺果汁1~10份。
优选地,它是由如下体积配比的原料组成:
黄刺果汁4份、沙棘果汁1份、白刺果汁5份。
其中,所述黄刺果汁、沙棘果汁或白刺果汁是由黄刺、沙棘或白刺为原料,直接榨 汁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组合物在制备具备抗氧化功效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用 途。
进一步地,所述食品、保健品或药品是清除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或羟自 由基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
优选地,所述食品、保健品或药品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食品、保健品或药 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健饮料或口服液,它是由上述青海三刺果汁组合物为活性 成分,加上饮料或口服液中常用的辅料制备而成。当然,除饮料或口服液外,还可以将上述 组合物用于制备其他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0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