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立柱堆垛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6543.1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9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庆才;王钰培;岳森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5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立柱 堆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仓储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轨巷道堆垛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组合立柱的堆垛机。
背景技术
堆垛机是一种常见的仓储设备,也成为了目前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核心设备。由于堆垛机工作强度一般较高且质量较大,因此其工作时能耗值很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堆垛机提出了低能耗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双立柱堆垛机一般配备两根相同的大尺寸的立柱,且两根立柱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均相同。虽然这种结构下的立柱能够很好的满足堆垛机设计所需的刚度要求,但是由于这种结构会使堆垛机的质量一般较大,导致其工作起来能耗值较大,且响应速度较慢,工作效果不好。同时,堆垛机质量太大也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危险系数高等问题。如果能在满足刚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堆垛机整机质量,便可以在堆垛机电机选型和液压缓冲器的选型等方面降低成本。
另外,虽然现有结构的立柱均为空心长方体的结构,空心的设计可以减少一定的质量,但依然存在着质量过大、高度过高的问题,导致不能高效的利用立柱能提供的强度,造成了浪费。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组合立柱堆垛机,减轻了堆垛机的重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堆垛机的工作响应慢、工作能耗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立柱堆垛机,包括运行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运行机构顶部的起升机构和立柱机构,所述运行机构可带动所述起升机构和立柱机构在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立柱机构包括高度相同的支撑立柱和导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和导向立柱沿巷道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支撑立柱和导向立柱的顶端通过上横梁连接;所述支撑立柱的横截面尺寸由下至上减小,所述导向立柱横截面尺寸恒定且小于所述支撑立柱的最小横截面尺寸;
所述支撑立柱和导向立柱之间可移动的连接有载货台,所述起升机构可带动所述载货台沿所述支撑立柱和导向立柱在竖直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前述支撑立柱包括前板、背板,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板和背板两侧的侧壁;所述前板和背板均垂直于所述巷道方向设置,且所述前板相对于背板靠近所述导向立柱;所述背板由下至上向所述导向立柱倾斜设置,所述前板、侧壁均竖直设置,使所述支撑立柱构成中空的楔形结构。
进一步的,前述支撑立柱由工字钢和钢板焊接制成,所述钢板的数量为三块,其中两块钢板分别焊接于所述工字钢的翼缘外侧构成所述侧壁,另一块钢板与两个所述侧壁分别焊接连接构成所述背板,所述工字钢的腹板构成所述前板。
进一步的,前述导向立柱为中空的方管。
进一步的,前述支撑立柱和导向立柱内部沿竖直方向分别均匀的设置有多个肋板。
进一步的,前述支撑立柱的前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机械挡块;所述导向立柱上的与所述支撑立柱的前板的相对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机械挡块的距离。
进一步的,前述支撑立柱的前板上设有两条沿竖直方向的导轨;所述载货台的一端通过分别与两条导轨配合的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支撑立柱连接,另一端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载货台两侧的第二导向轮组在所述导向立柱的侧壁上移动。
进一步的,前述第一导向轮组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导轨配合进行移动,所述第二导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两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导向轮配合夹持所述导轨;所述第二导向轮组为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在所述导向立柱的侧壁上移动。
进一步的,前述起升机构包括起升电机、过载送绳装置、起升滑轮装置和钢丝绳,所述起升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的背板底部,所述过载送绳装置固定于所述上横梁的梁体上,所述起升滑轮装置固定于所述载货台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升电机的卷筒上,另一端绕接于所述起升滑轮装置后,固定于所述过载送绳装置上。
进一步的,前述上横梁顶部设有夹轨轮组,所述夹轨轮组与其顶部的天轨配合对所述运行机构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所述运行机构的底部设有行走轮组,所述行走轮组与设置于地面的地轨配合使所述运行机构移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6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角流水线机构
- 下一篇:垃圾运输车废滤液防渗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