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车被压扁的液压顶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1607.0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4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石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晓燕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压扁 液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支撑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车被压扁的液压顶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人拥有一辆小汽车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与之伴随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愈发频繁,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一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大货车或其它重物倾倒压住小汽车造成的。
现有的液压顶杆如CN201020616058.6,只是用来支撑后备箱盖、发动机舱盖、翻转式门窗等物体。现有的液压千斤顶如CN02228295.5主要用于流动性重作业机动车的维修。
事故发生时以上支撑装置均不能有效地支撑车厢顶部,防止车厢被压扁,保护车内人员财产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防止车被压扁的液压顶杆。当大货车或其它重物倾倒压住小汽车时,液压顶杆自动伸出顶住车厢顶部防止车厢被压扁,保护车内人员财产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车被压扁的液压顶杆,其包括,压力传感器1,正倒开关2,CPU3,导线4,伺服电机5,联轴器6,丝杆7,活塞8,油缸9,行程开关10,液压油管11,液压顶杆12,钢板13。
所述CPU3、伺服电机5、油缸9固定连接在汽车底盘上。所述CPU3和伺服电机5通过导线4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经联轴器6与丝杆7的一端连接;所述丝杆7的另一端为活塞8,所述活塞8套在油缸9中。所述行程开关10在油缸9中靠近液压油管11的一端。所述液压顶杆12通过液压油管11与油缸9连接。所述钢板13固定连接在液压顶杆12的上端。所述压力传感器1、正倒开关2通过导线与CPU3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1的数量为1-4个。
作为优选的,所述正倒开关2并联个数为2-4个。
作为优选的,所述液压顶杆12的根数为3-8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事故发生时本发明能有效地支撑车厢顶部,防止车厢被压扁,保护车内人员财产的安全。
2、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3、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双重控制,保险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汽车上安装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防止车被压扁的液压顶杆。当大货车或其它重物倾倒压住小汽车时,液压顶杆自动伸出顶住车厢顶部防止车厢被压扁,保护车内人员财产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车被压扁的液压顶杆,其包括,压力传感器1,正倒开关2,CPU3,导线4,伺服电机5,联轴器6,丝杆7,活塞8,油缸9,行程开关10,液压油管11,液压顶杆12,钢板13。
所述CPU3、伺服电机5、油缸9固定连接在汽车底盘上。所述CPU3和伺服电机5通过导线4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经联轴器6与丝杆7的一端连接;所述丝杆7的另一端为活塞8,所述活塞8套在油缸9中。所述行程开关10在油缸9中靠近液压油管11的一端。所述液压顶杆12通过液压油管11与油缸9连接。所述钢板13固定连接在液压顶杆12的上端。所述压力传感器1、正倒开关2通过导线与CPU3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1的数量为1-4个。
作为优选的,所述正倒开关2并联个数为2-4个。
作为优选的,所述液压顶杆12的根数为3-8根。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1-压力传感器,2-正倒开关,3-CPU,4-导线,5-伺服电机,6-联轴器,7-丝杆,8-活塞,9-油缸,10-行程开关,11-液压油管,12-液压顶杆,13-钢板。
如附图所示,压力传感器1通过导线与CPU3连接。导线与液压油管11并行,到正倒开关2所用导线和液压油管交11叉处一并接入CPU3。行程开关10通过导线与CPU3连接。CPU3、伺服电机5、油缸9固定连接在汽车底盘上。CPU3和伺服电机5通过导线4连接。伺服电机5经联轴器6与丝杆7的一端连接;丝杆7的另一端为活塞8,活塞8套在油缸9中。行程开关10在油缸9中靠近液压油管11的一端。液压顶杆12通过液压油管11与油缸9连接。钢板13固定连接在液压顶杆12的上端。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晓燕,未经石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1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自动化雨刷控制装置
- 下一篇:车辆保险杠中的可充气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