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代步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563415.4 | 申请日: | 2015-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官德;陈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中工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5/08 | 分类号: | B62K5/08;B62K5/05;B62K15/00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5 | 代理人: | 白家驹 |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代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代步车。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告号:CN104210594A;申请公布日:2014.12.17)公开了一种两轮自平衡小车,包括车体、对称设在车体两侧的车轮、设在车体中心位置的连杆、设在车轮内的电机以及主控制器、电机控制器,连杆上方设有手柄,连杆下方设有转轴,连杆通过转轴连接在车体的中心,转轴内设有转向电位计,用于采集手柄的转向信号。
此类代步车在行驶过程中,用户握持连杆上手柄。小车通过用户转动手柄实现转向,通过用户身体的前倾或后仰来控制小车的前进速度。
但在此类代步车中,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尤其是在转弯或急转弯时,小车和用户所产生的离心力容易导致人车翻倒的事故发生,使用较为不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驶较为安全的代步车。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代步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的后车架上连接有驱动轮,所述的前车架两侧设有两个从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相铰接且后车架能相对于前车架左右摆动,所述的前车架上设有把手且把手与前车架之间固定相连,所述的前车架两侧设有两个轮毂轴,两个轮毂轴与两个从动轮一一对应,从动轮通过轮毂轴连接在前车架上;轮毂轴包括均呈杆状的连接部、摆臂部和支撑部,所述的连接部水平设置且轴向固定在前车架上,所述的摆臂部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和支撑部相连,所述的从动轮套设在支撑部上;所述的后车架上设有第一推拉杆,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中部连接在后车架上,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两端通过设置在前车架上的两个摇臂连杆机构分别与两个轮毂轴相连,且当第一推拉杆随后车架往靠近其中一个轮毂轴的方向一起移动时靠近此轮毂轴的摇臂连杆机构带动此轮毂轴向上摆动,另一个摇臂连杆机构带动另一个轮毂轴向下摆动。
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相铰接且后车架能相对于前车架左右摆动的意思是,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铰接处的转轴方向为竖直方向。
行驶过程中,由于驱动轮和两个从动轮对代步车同时支撑,使得代步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能较为平稳。当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向左转弯时,用户握持把手并转动把手。在此过程中,用户和代步车均产生向右的离心力。由于把手与前车架固定连接在一起,加上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相铰接,前车架会相对于后车架偏移;与此同时,连接在后车架上的第一推拉杆与后车架一同相对于前车架偏移;第一推拉杆的左端通过摇臂连杆机构的连接带动左侧的轮毂轴向上摆动,也就是说,轮毂轴整体绕连接部的轴向向上摆动;这样,位于前车架左侧的从动轮相对于前车架上升。同理,位于前车架右侧的从动轮相对于前车架下降。在此过程中,前车架和后车架一同向左侧倾斜,抵消了用户和代步车在左转弯时产生向右的离心力。同理,当代步车需要向右转弯时,前车架和后车架一同向右侧倾斜,抵消了用户和代步车在右转弯时产生向左的离心力。
因此,本代步车在行进和转弯的过程中,均能够保证用户和代步车的抗翻倒能力,不容易发生人车翻倒的事故,行驶更为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代步车中,所述的摇臂连杆机构包括摇臂和呈杆状且竖直设置的第二推拉杆,所述的第一推拉杆、摇臂、第二推拉杆和轮毂轴之间通过球头结构依次相连,所述的摇臂铰接在前车架上,且摇臂与前车架之间的铰接点位于第一推拉杆与摇臂的连接点和摇臂与轮毂轴之间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推拉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摇臂和轮毂轴相连。使用球头结构作为第一推拉杆、摇臂、第二推拉杆和轮毂轴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第一推拉杆、摇臂、第二推拉杆和轮毂轴之间的连接较为灵活,保证代步车在行驶过程中各个零件配合的灵活性,这样,也保证了代步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代步车中,所述的后车架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轴向固定在后车架上,所述第一推拉杆的中部铰接在连接杆中部上。设置连接杆并且使第一推拉杆铰接在连接杆中部,使得第一推拉杆在代步车使用过程中动作更加灵活。连接杆轴向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意思是,连接杆只能绕连接杆自身轴线转动,而不能沿连接杆轴线方向相对后车架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中工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嵊州市中工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3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