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吲哚类化合物选择性芳巯基化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87905.3 | 申请日: | 2015-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5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萍;饶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D209/30 | 分类号: | C07D209/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陈亮 |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吲哚 化合物 选择性 巯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吲哚类化合物选择性芳巯基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吲哚结构是生物活性化合物中一类较重要且较特殊的结构,构建及修饰吲哚结构的新方法探索始终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问题。其中,3-芳巯基吲哚类化合物是治疗癌症、艾滋病、过敏及心脏病的潜在候选药物,因此,吲哚结构的芳巯基化反应在构建及修饰吲哚结构的新方法探索中尤为引人瞩目。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合成3-芳巯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是利用过渡金属催化下3-(拟)卤代吲哚与巯基化合物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然而从反应过程经济性与原子经济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并不理想。具有富电子特征的吲哚环在亲电试剂作用下的C-H键直接芳巯基化反应在化工与绿色化学领域更具发展前景,迄今为止已出现多种在过渡金属(如钯等)催化下或者非金属(如N-溴代丁二酰亚胺、碘分子等)催化下吲哚结构的C-H键直接芳巯基化反应。例如,催化剂量碘分子存在下的亚磺酰肼就是很好的芳巯基化试剂。该反应的缺点在于,由于反应利用了二甲基亚砜与亚磷酸盐或磷化氢来对芳基亚磺酸盐脱氧以生成芳巯基,在脱氧过程中二甲基亚砜会转化成甲硫醚,因而会产生难闻的气味,故尽管目前吲哚结构芳巯基化反应相关的报道已有很多,但仍然缺乏一种更加廉价、简单而又环保的芳巯基化体系来合成3-芳巯基吲哚类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吲哚类化合物选择性芳巯基化的方法,该方法反应体系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保,反应效率高,且反应体系对底物普适性高,可用于合成含有催化活性官能团的目标产物,并进一步衍生化可得更加复杂的芳巯基吲哚类化合物。
一种实现吲哚类化合物选择性芳巯基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以式(III)所示的芳基亚磺酸钠和过硫酸盐作为芳巯基化试剂,对溶剂中式(II)所示的吲哚类化合物进行芳巯基化反应,选择性地合成式(I)所示的3-芳巯基吲哚类化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在式(I)、(II)或(III)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选自下列之一:氢、C1~C10的烷基、C1~C6的烷氧基、C1~C6的酰基、硝基、卤素、含有卤素的C1~C10的烷基、三氟甲基、苯基、联苯基、萘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啶基、含有烷基的取代苯基、含有烷基的取代联苯基、含有烷基的取代萘基、含有烷基的取代吡啶基、含有烷氧基的取代苯基、含有烷氧基的取代联苯基、含有烷氧基的取代萘基、含有烷氧基的取代吡啶基、卤代苯基和酰基取代苯基;
其中,所述吲哚类化合物与所述芳基亚磺酸钠的投料摩尔比为2:1~1:2,优选投料比为2:3;且所述过硫酸盐的用量为所述吲哚类化合物摩尔用量的50%~200%,优选为150%;
其中,在所述卤素、含有卤素的C1~C10的烷基和卤代苯基中,卤素为氟、氯、溴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含有烷基的取代苯基、含有烷基的取代联苯基、含有烷基的取代萘基和含有烷基的取代吡啶基中,烷基的碳原子数均为1-5;
在所述含有烷氧基的取代苯基、含有烷氧基的取代联苯基、含有烷氧基的取代萘基和含有烷氧基的取代吡啶基中,烷氧基的碳原子数均为1-5;
在所述酰基取代苯基中,酰基的碳原子数为1-6。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该方法反应体系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保,反应效率高,且反应体系对底物普适性高,可用于合成含有催化活性官能团的目标产物,并进一步衍生化可得更加复杂的芳巯基吲哚类化合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实现吲哚类化合物选择性芳巯基化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得目标产物3-对甲基苯巯基吲哚1H-NMR谱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得目标产物4-甲基-3-对甲基苯巯基-1H-吲哚1H-NMR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7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维格列汀的高效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