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茶粽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56844.4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0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江侗族自治县东竹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64 | 分类号: | A23L1/164;A23L1/22;A23L1/3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55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粽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粽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端午节吃粽子是该节日的传统习俗,粽子是将糯米和馅料用竹叶包裹起来煮制的一种食品,其带有糯米的米香和粽叶的清香,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传统的粽子,在北方以糯米加入红枣的枣粽居多,在南方则有单包糯米的凉粽和在糯米中加入猪肉的肉粽等品种,口感比较单一;现有粽子的制作,先要在经过清水泡过的糯米中加入植物油,以使粽子软滑可口,糯米粒不粘结在粽叶上,但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粽子在煮熟后,使人吃起来有黏腻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不仅仅在端午节的时候被人们食用,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的食品;人们对粽子的选择,不但要求天然、营养的全面均衡,更要求品种的多样化和丰富口感,对粽子制作的改进和创新是人们为之不断努力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然、入口软糯不黏腻的红茶粽的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其制作步骤如下:
A、将红茶茶叶用85℃-95℃热水浸泡出茶味,把茶叶滤掉,留茶水;
B、将A步骤所得的茶水浸泡糯米6-8个小时,沥水后拌入预制调味料;
C、清洗粽叶,待用;
D、精选优质猪肉和板粟,清洗和调味后,待用;
E、将B步骤所得的糯米、D步骤所得的猪肉、板粟放入C步骤所得的粽叶中,包制粽子,入锅煮熟,取出冷却,即得。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预制调味料为盐、白糖和食用植物油。
进一步的:所述粽叶为竹叶。
本发明所述的红茶,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从临床试验结果看,红茶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等功能;红茶性温,擅温中驱寒,温胃驱寒,能化痰、消食、开胃。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将红茶茶叶用80℃~95℃的热水浸泡后,浓浓的茶汁很容易分泌出来,泡出的茶水不涩不苦口感醇正,用冷却后的茶水浸泡糯米比用冷水更易泡软,而且红茶的茶水将糯米浸泡至软,茶水内的有效成分进入糯米内,制作出来的粽子带着红茶的香气,入口软糯不黏腻,且粽子也同样具有红茶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本红茶粽的制作方法其步骤是:
A、将100克红茶茶叶用5千克85℃热水浸泡出茶味,把茶叶滤掉,留茶水;
B、将A步骤所得的茶水浸泡糯米6个小时,沥水后拌入预制调味料,该调味料为盐、白糖和食用植物油;
C、清洗粽叶,待用;
D、精选优质猪肉和板粟,清洗和调味后,待用;
E、将B步骤所得的糯米、D步骤所得的猪肉、板粟放入C步骤所得的粽叶中,包制粽子,入锅煮熟,取出冷却,即得。
实施例2:
本红茶粽的制作方法其步骤是:
A、将50克红茶茶叶用5千克95℃热水浸泡出茶味,把茶叶滤掉,留茶水;
B、将A步骤所得的茶水浸泡糯米8个小时,沥水后拌入预制调味料,该调味料为盐、白糖和食用植物油;
C、清洗粽叶,待用;
D、精选优质猪肉和板粟,清洗和调味后,待用;
E、将B步骤所得的糯米、D步骤所得的猪肉、板粟放入C步骤所得的粽叶中,包制粽子,入锅煮熟,取出冷却,即得。
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成粽子带着红茶的香气,入口软糯不黏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江侗族自治县东竹茶业有限公司,未经三江侗族自治县东竹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6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离合机构
- 下一篇:一种半自磨机慢盘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