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9032.X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6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曲存民;李加纳;卢坤;付福友;王瑞;徐新福;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吴兴伟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蓝 油菜 种皮 色泽 紧密 连锁 分子 标记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遗传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背景技术
甘蓝型油菜属于十字花科,在世界油料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继大豆油和棕榈油之后的第三大植物油来源,也是植物蛋白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油菜遗传育种中,黄籽性状之所以会引起国内外育种家们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与黑籽相比,黄籽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种皮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高,皮壳率、木质素、纤维素和多酚含量低,品质良好等一系列优点(Rahman et al.,2001;Theander et al.,1977)。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的甘蓝型油菜的黄籽品系纤维素含量比黑籽低5%(Theander et al.,1977),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高2.5%和2.6-5%(Daun and DeClercq,1988;Shirzadegan and Rbbelen,1985)。另外,黄籽油菜在压榨后,油质清澈透明,毛油中色素少,易于脱色加工,经榨取后的饼粕中蛋白质含量高、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低,有毒物质或抗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硫苷、植酸、单宁和芥子碱等)少等,提高了饼粕的饲用价值(Meng et al.,1998;Tang et al.,1997)。近年来,随着菜籽油逐渐被用于生物柴油原料油(Sensoz et al.,2000),且黄籽菜油比黑籽菜油更易于合成高质量的生物柴油,制作成本也比较低。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都将甘蓝型黄籽油菜选育作为油菜育种的重要主攻方向,油菜黄籽性状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在探讨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的遗传机理方面,研究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对于芸薹属作物中的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来说,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的来源不同,且黄籽性状存在多基因遗传、异源四倍性、母性效应,并且易于受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成熟度和收获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Van Deynze et al.,1995),其遗传模式也较为复杂。到目前为止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甘蓝型油菜黄籽种皮色泽受3对独立基因控制(Henderson and Pauls,1992;Rahman,2001;Rahman et al.,2010)。同时,还有少数学者提出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Aleksandra et al.,2007;张永泰et al.,2011)。Somers(2001)和Liu(2005)则认为黄籽性状主要由单个主基因控制,该基因对黑籽表现为部分显性,并与两个上位基因互作(Liu et al.,2005;Somers et al.,2001)。张艳等(2009)以人工合成的黄籽甘蓝型油菜No.2127-17为研究对象,认为No.2127-17的种皮颜色至少由4对主基因控制:部分显性黄籽基因Y,黑籽基因B、C和D,其中黑籽基因D对Y基因为显性上位,Y基因对黑籽基因B和C为显性上位性(Zhang et al.,20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90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