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的杏饮料配方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62206.1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5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安君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84;A23L1/015;A23L2/42;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1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饮料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饮品配方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的杏饮料配方。
背景技术
发酵饮料是指发酵原料经酵母菌、乳酸菌或国家允许使用的菌种发酵后调制而成的产品。一般分为酵母菌饮料和乳酸菌饮料。常用的发酵原料有蜂蜜,水果,奶粉,植物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市面上的有关于以杏为原料的饮料,味道苦涩,营养流失严重,不能符合当今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无苦味且富含营养的发酵的杏饮料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酵的杏饮料配方,其特征在于,该发酵的杏饮料制造过程为:
(1)采杏分选:采集好杏后,挑选无病虫害,无腐烂变质,9成熟,着色面大于70%的杏做原料;
(2)洗涤去核:将分选后的杏用质量分数为0.01%高锰酸钾洗涤后再用清水洗涤,去除污垢和大部分微生物,再去除杏核;
(3)护色破碎:在杏中加入1%异抗坏血酸钠护色,再按照杏水比1∶1的比例,将杏打浆破碎;
(4)调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的水平,使用柠檬酸和蔗糖,对杏汁的PH和含糖量进行调整;
(5)杀菌发酵:将杏汁在90℃的高压灭菌锅内保温10-12min,再加入3%的酵母进行发酵,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同时考虑感官与酒精度的评定标准;
(6)澄清过滤:在发酵结束后,在杏汁中添加果胶酶,澄清发酵液,然后将澄清后的发酵杏汁先用滤布进行粗滤,再精滤;
(7)二次调配:使用苹果醋、柠檬酸和蔗糖调节发酵杏汁,且糖酸比为35∶1;
(8)装罐:将发酵杏汁装入密封罐内;
(9)二次杀菌:将罐装杏汁在水浴90摄氏度下保温15min,冷却后得到产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采摘杏子后,需在4℃预冷24h再进行分选和加工。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采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对杏打浆破碎加工。
优选的,所述步骤(5)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20℃,发酵PH=4.0,含糖量4.0%,菌种为活性干酵母。
优选的,所述步骤(6)澄清过程中,PH为3-5,组合霉菌质量分数为0.01‰,时间为40min,温度为4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通过酸度计测出苹果醋、柠檬酸和蔗糖的糖酸比。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发酵的杏饮料配方中采用了质量分数为0.01%高锰酸钾洗涤后再用清水洗涤,可以有效清除掉表面污垢和农药,保障了食品安全健康,在发酵之前先将杏汁放入高压灭菌锅内灭菌处理,并且在装罐之后进行了二次灭菌处理,保障了食品安全,经过澄清过滤和二次调配处理后保障杏汁的口味甜美、酸涩适中,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杏汁中的营养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发酵的杏饮料配方,其特征在于,该发酵的杏饮料制造过程为:
(1)采杏分选:采集好杏后,挑选无病虫害,无腐烂变质,9成熟,着色面大于70%的杏做原料;
(2)洗涤去核:将分选后的杏用质量分数为0.01%高锰酸钾洗涤后再用清水洗涤,去除污垢和大部分微生物,再去除杏核;
(3)护色破碎:在杏中加入1%异抗坏血酸钠护色,再按照杏水比1∶1的比例,将杏打浆破碎;
(4)调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的水平,使用柠檬酸和蔗糖,对杏汁的PH和含糖量进行调整;
(5)杀菌发酵:将杏汁在90℃的高压灭菌锅内保温10min,再加入3%的酵母进行发酵,发酵温度20℃,发酵PH=4.0,含糖量4.0%,菌种为活性干酵母,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同时考虑感官与酒精度的评定标准;
(6)澄清过滤:在发酵结束后,在杏汁中添加果胶酶,澄清发酵液,PH为3,组合霉菌质量分数为0.01‰,时间为40min,温度为40℃,然后将澄清后的发酵杏汁先用滤布进行粗滤,再精滤;
(7)二次调配:使用苹果醋、柠檬酸和蔗糖调节发酵杏汁,且糖酸比为35∶1;
(8)装罐:将发酵杏汁装入密封罐内;
(9)二次杀菌:将罐装杏汁在水浴90℃下保温15min,冷却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安君,未经徐安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2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