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改进的变体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8404.6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7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皮埃尔·拉诺;周榴明;贾敏;张文立;江波;沐万孟;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盖特兄弟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90 | 分类号: | C12N9/90;A23L29/30;A23L33/125;C12P19/2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青;缑正煜 |
地址: | 法国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洛酮糖 差向异构 改进 变体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改进的变体及其用途。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果糖制备阿洛酮糖的改进的异构酶,具体地是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及其用途。
发明背景
D-阿洛酮糖,也称为D-阿卢糖,是果糖的罕见糖异构体。它可以发现于自然界中,像在可食用蘑菇或木菠罗中,在小麦和鼠刺属植物中,但是处于非常低的浓度。
与果糖相反,人体中阿洛酮糖的代谢是被部分吸收并且以能量代谢,并且部分地在尿中和在粪便中未改变地被排出。
已经披露了D-阿洛酮糖作为用于预防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材料的特征,包括其无热量性质,对减小升糖反应的正效应,减肥作用,等。此外,D-阿洛酮糖的甜度是蔗糖的甜度的约70%(大岛(Oshima),等人(2006)不同食物产品中的阿洛酮糖含量及其来源(Psicosecontents in various food products and its origin).食品科学技术研究(Food SciTechnol Res)12:137-143),但是仅具有0.3%的蔗糖能量,并且被建议为用于食物产品的理想蔗糖代用品。它还可以用作肝脂肪生成酶和肠α-糖苷酶的抑制剂,用于减少体内脂肪累积。它进一步示出重要的生理机能,例如活性氧种类清除活性和神经保护作用。此外,在食品加工期间,它还改进了胶凝特性并且产生良好风味。
D-阿洛酮糖以极小的量存在于商业碳水化合物或农产品中,并且是难以化学合成的。因此,对于作为D-阿洛酮糖生产的有吸引力的方式,通过使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DTEase)家族酶差向异构化进行D-果糖和D-阿洛酮糖之间的相互转换已经是困惑的。
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了9个类别的DTEase家族酶来源。二十年前,首先由泉森(Izumori)等人表征了DTEase,来自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用D-塔格糖的最佳底物示出己酮糖的C-3差向异构化活性(泉森(Izumori)等人,1993,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Biosci.Biotechnol.Biochem.)57,1037-1039)。直至2006年,从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鉴定了具有己酮糖的C-3差向异构化活性的第二酶,并且将其命名为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Ease),这是由于它的针对D-阿洛酮糖的高度底物特异性(金姆(Kim)等人,2006,应用和环境微生物学(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72,981-985;US 2010/0190225、WO 2011/040708)。最近,分别从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SK011(DTEase)(张(Zhang)等人,2009,生物技术快报(Biotechnology letters)31,857-862)、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H10(DPEase)(木(Mu)等人,2011,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chemistry),59,7785-7792,CN 102373230)、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 sp)5_1_39BFAA(DPEase)(朱(Zhu)等人,2012,生物技术快报(Biotechnology letters)34,1901-1906)、鲍氏梭菌(Clostridium bolteae)ATCC BAA-613(贾(Jia)等人,2013,应用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DOI 10.1007/s00253-013-4924-8)、闪烁梭菌(Clostridium scindens)ATCC 35704(张(Zhang)等人,2013,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PLoS ONE)8,e62987)、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BNL1100(木(Mu)等人,2013,生物技术快报(Biotechnology letters)DOI 10.1007/s10529-013-1230-6)表征了另外六种DTEase家族酶。此外,丸田(Maruta)等人披露了根瘤菌属(Rhizobium)中的产DTEase源(US 2011/02751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盖特兄弟公司,未经罗盖特兄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8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基清洁节能甲烷工艺
- 下一篇:用于快速音频搜索的方法和设备
- 具有改变单体轮廓的热处理制品以及控制该制品中(-)-表儿茶酸和(+)-儿茶酸的差向异构作用的方法
- 塔格糖的生产方法、大肠杆菌及己酮糖C4-差向异构酶突变体
- 包含来源于嗜热菌的糖-差向异构酶的非磷酸己糖的差向异构化用组合物
- 维生素D差向异构体的测定法
- 一种热稳定性得到改善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突变体及其应用
- 一种催化活性得到提高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突变体及其应用
- 一种他克莫司8‑差向异构体的提纯方法
- 一种新型热稳定果糖-6-磷酸盐-3-差向异构酶和使用其生产阿洛糖的方法
- 包含来源于嗜热菌的糖-差向异构酶的非磷酸己糖的差向异构化用组合物
-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编码基因、载体、重组细胞以及它们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