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0668.9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3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若尾和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30 | 分类号: | F02D41/30;F02D19/06;F02M69/04;F02D41/34;F02D4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贺月娇;杨晓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一种用于双喷内燃机的内燃机控制装置获取第一和第二增加值,该第一和第二增加值是根据气缸喷射(DI)所喷射的燃料和端口喷射量(PFI)所喷射的燃料的各自的醇浓度的燃料增加比。所述控制装置确定在燃料的醇浓度为零的情况下应该被提供给每个气缸的燃料的基本的总喷射量(TOTAL)。从气缸喷射阀喷射的燃料量(DI的EO‑相当量)被确定为好似燃料的醇浓度为零。总喷射量对应于根据基本的总喷射量(TOTAL)以及第一增加值和第二增加值两者的量,从而由端口喷射(PFI)承担喷射的燃料量的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该内燃机能够使用其中醇与烃类燃料混合的混有醇的燃料,并且该内燃机能够从用于将燃料喷射到进气端口的端口喷射阀和用于将燃料直接喷射到气缸中的气缸喷射阀喷射混有醇的燃料。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内燃机,已知这样的用于灵活燃料汽车(FFV)的内燃机:该内燃机能够使用其中诸如乙醇的醇与诸如汽油的烃类燃料混合的燃料。此外,已知这样的双喷内燃机:该内燃机包括用于将燃料喷射到进气口的端口喷射阀和用于将燃料直接喷射到气缸中的气缸喷射阀,而且该内燃机能够根据运转状态变更这些喷射阀之间的喷射比。公开号为2009-216005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9-216005A)描述了一种与兼具上述两类内燃机的特征的用于FFV的双喷内燃机——即,包括气缸喷射阀和端口喷射阀且能够从这两种喷射阀喷射混有醇的燃料的内燃机——相关的技术。
在常规的用于FFV的内燃机中,引擎控制由根据燃料的醇浓度的方法执行。更具体地说,当燃料的醇浓度较高时,每单位体积的发热值变小。鉴于此,根据燃料的醇浓度确定燃料喷射量。这是因为,如果燃料喷射量变得过量,则排放增加,但如果燃料喷射量不足,则驱动性能变差。
同时,在燃料喷射由气缸喷射阀完成的情况下,获得稳定燃烧的燃料喷射时段受到限制。相应地,在来自气缸喷射阀的燃料喷射量仅根据燃料的醇浓度而增加的情况下,燃烧可能变得不稳定。
此外,存在多种类型的商业可得的具有不同醇浓度的混有醇的燃料。 鉴于此,当在车辆中再加燃料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具有与当前所用燃料的醇浓度不同的醇浓度的燃料被供给到燃料箱。在这种情况下,燃料箱中的醇浓度根据燃料供给量而变化。然而,在再加燃料之前已经从燃料箱中吸上来的燃料(即,燃料供给管中的剩余燃料)保持再加燃料之前的醇浓度。结果,在再加燃料之后,从燃料喷射阀持续一段时间喷射具有与再加燃料之前的燃料相同的醇浓度的燃料,然后,从燃料喷射阀喷射通过再加燃料而改变了醇浓度的燃料。
这里,上述双喷内燃机包括用于每个气缸的气缸喷射阀和端口喷射阀。此外,气缸喷射阀和端口喷射阀分别具有各自的用于将燃料分配到每个气缸中的这些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管。根据这样的配置,当再加燃料之前的燃料被再加燃料之后的燃料所替换时,在某些情况下可从气缸喷射阀和端口喷射阀喷射具有不同醇浓度的燃料。
例如,在常规的用于FFV的内燃机中,在从气缸喷射阀和端口喷射阀喷射具有相同醇浓度的燃料的前提下,根据相对于燃料总量的相应喷射阀风量(blowing rate)而确定来自这些喷射阀的相应燃料喷射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端口喷射阀喷射的燃料与从气缸喷射阀喷射的燃料之间存在醇浓度差异,则燃料喷射量不会变为根据所需空气燃料比的量,可想到这样会导致空气燃料比的变化(variation)。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控制装置,该内燃机控制装置被改善为能够减小由燃料的醇浓度被改变时发生的醇浓度变化所导致的空气燃料比变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控制装置,该内燃机控制装置通过令使用气缸喷射和端口喷射的双喷内燃机中的气缸喷射阀具有足够的燃料喷射时段来实现燃料的稳定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0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