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防碰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4749.6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9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振鹏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4 | 分类号: | B60R21/013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碰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品,涉及一种防碰撞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车门的防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代步工具。近几年,汽车行业发展迅猛,私家车数量大幅上升,而在汽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汽车事故数量也在不断升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在大量的汽车事故中,由于人们下车开门而导致的事故不在少数。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在路边停车时,很多人在下车的时候都是直接向外推车门,不注意观察后方的行驶环境,如果此时车辆两侧后方有车辆或者行人出现,则推开的车门很容易与后方的车辆或行人相撞,导致交通事故。
一般的汽车,车门内侧设有电子开关和手动开关,在驾驶室一侧的车门上通常设有总电子开关,而在车体外表面没有设置探测车门外侧后方障碍物的装置,当车体两侧后方有障碍物靠近车体时,不能及时将车门锁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车门防碰撞装置,该装置可以探测车体两侧后方的障碍物,并及时将车门锁死,能够有效减少因开车门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车门防碰撞装置,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安装于后视镜边框的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通过连接线路与控制主板相连接,所述的控制主板与车门的电子开关相连接;所述的控制 主板与车上的电源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由于其结构包括安装于后视镜边框的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通过连接线路与控制主板相连接,所述的控制主板与车门的电子开关相连接;所述的控制主板与车上的电源相连接,所以当车体两侧的后方有障碍物靠近时,该装置可以应急锁死车门,有效避免了因开车门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保证了乘车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后视镜边框,2传感器,3连接线路,4控制主板,5电子开关,6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种车门防碰撞装置,其结构包括安装于后视镜边框1的传感器2,所述的传感器2通过连接线路3与控制主板4相连接,所述的控制主板4与车门的电子开关5相连接;所述的控制主板4与车上的电源6相连接。当车体两侧的后方有障碍物靠近时,该装置可以应急锁死车门,有效避免了因开车门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保证了乘车人员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传感器2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当有障碍物(车辆或者跑动的人员)从车体两侧靠近车体时,传感器2探测到障碍物,将信号传给控制主板4,控制主板4处理完信号,给车门的电子开关5一个关闭的命令,则此时车内人员无法将车门打开;当障碍物离开传感器探测范围时,解除控制,则车内人员可以打开车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传感器2可以安装在车体外表面,不局限于后视镜边框1上,也可以装在车体尾部两侧,两侧的传感器分别控制两侧的车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门防碰撞装置,其控制线路为一套独立的车门电子开 关控制线路,与原车的车门控制系统不干涉,当有障碍物靠近时,首先应急响应该装置的控制,以保证车内和车外人员的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门防碰撞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多种结构的车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振鹏;,未经刘振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4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