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移动互联的助航设施现场测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96514.6 | 申请日: | 2014-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6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汉;张晏方;刘军;刘华松;翁竟;唐风建;陈铁军;朱元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设施 现场 测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的现场测控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助航设施现场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海洋经济就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它的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水上交通的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列入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内容;交通部《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中也指出:到2020年,全国沿海水域将基本形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救助有效”的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可见,助航设施作为水上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其现场作业时间缩短、作业效率提高有利于提升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进而加快海洋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步伐。
然而,助航设施通常处于全天候、满负荷的不间断工作状态,增大了助航设施故障产生的几率,如果故障设施恢复时间长甚至严重滞后,往往会造成惨痛的损失。目前助航设施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复杂,传统依靠作业人员的感官直觉和日常经验等方式很难找出故障原因,也不能随意地将其拆卸以检查故障原因。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寻求一种移动性好、可便携及成本低的现代化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助航设施现场作业中,以弥补现存技术的不足,显得迫在眉睫。
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好、可便携及用户群多等优势,并且其拥有可随时随地进行定位功能。因此,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助航设施测控系统,是海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能为我国的海运事业翻开新的篇章做出一定的贡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助航设施现场测控装置,可实现助航设施管理维护人员在脱离服务器的情况下实时管理维护助航设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是:装置由移动智能终端(101)、助航设施(102)、和服务器(103)构成;其中移动智能终端(101)分别与助航设施(102)、和服务器(103)相连;
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101),由蓝牙模块(201)、GPRS模块(202)、SMS模块(203)和WiFi模块(204)构成。所述的助航设施(102),由串口转蓝牙模块(205)和网络通讯模块(206)构成。其中蓝牙模块(201)与助航设施的串口转蓝牙模块(205)相连;移动智能终端的GPRS模块(202)、SMS模块(203)、WiFi模块(204)分别与助航设施的网络通讯模块(206)相连;移动智能终端的GPRS模块(202)、SMS模块(203)、WiFi模块(204)分别与服务器的网络通讯模块(207)相连。
所述的服务器(103)为pc机,助航设施(102)中的网络通讯模块(207)置于pc机内。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后,可解决现有的助航设施管理维护系统所存在的不足,使客户端具有便携、可移动的特点,缩短了助航设施现场作业时间,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维护成本,进而有利于提升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架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智能终端与助航设施、服务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的助航设施现场测控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叙述如下:
按照附图1所示的系统框架结构图,其结构由移动智能终端(101)、助航设施(102)、和服务器(103)构成;移动智能终端(101)分别与助航设施(102)和服务器(103)相连。
按照附图2所示的连接示意图,移动智能终端(101)的蓝牙模块(201)与助航设施的串口转蓝牙模块(205)相连;移动智能终端的GPRS模块(202)、SMS模块(203)、WiFi模块(204)分别与助航设施的网络通讯模块(206)相连;移动智能终端的GPRS模块(202)、SMS模块(203)、WiFi模块(204)分别与服务器的网络通讯模块(207)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未经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6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开关柜温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油井远程智能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