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座椅自动搬运抓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7811.9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3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谢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B25J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自动 搬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到汽车配件生产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座椅自动搬运抓具。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座椅的加工或搬运往往都是人工作业完成的,对人力的需求大,不论是成本、质量和效率,各个方面的表现也均不如自动搬运抓具强。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而且在部分领域已经取代了人工作业。
针对汽车座椅搬运而言,由于目标物的体积和重量均比较大,普通的工业机器人难以直接对目标物进行操作,要想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汽车座椅的自动搬运,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夹持机构,普通的抓具难以适应汽车座椅重量和体积的要求,而且夹持过程中容易对座椅的造成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自动搬运抓具,利用该抓具,可以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汽车座椅的抓取和搬运,从而完成自动搬运,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抓取过程中不会对座椅造成划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自动搬运抓具,其关键在于:包括托架和夹臂,所述托架的下端设置有一组横梁,每根横梁的自由端向上弯曲呈钩爪状,在每根横梁的钩爪部位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夹臂为一组U型臂,其开口宽度与座椅靠背的厚度相适应,托架与夹臂在运动机构的带动下可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在搬运汽车座椅时,所述横梁钩爪部位的限位槽与座椅底部的钢管相搭接,所述夹臂与座椅靠背的上边缘沿高度方向抵接,在所述托架和夹臂与座椅靠背的迎合面上还分别设有多块隔离垫。
利用上述机构,可以将通过托架和夹臂的配合,在运动机构的带动下实现汽车座椅的平稳抓取,最后通过工业机器人完成自动搬运,相比人工搬运而言,减小劳动量,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隔离垫,可以对汽车座椅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在工作过程中,避免抓具对座椅造成不必要的划伤。
作为进一步描述,所述运动机构为气缸,该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托架上,该气缸的活塞杆竖直朝上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夹臂相连。
在气缸推动过程中,为了避免夹臂产生横向偏移,在所述托架上还设置有两根导向杆,且两根导向杆分别位于气缸活塞杆的两侧,所述连接件套接在两根导向杆上,气缸推动所述连接件沿两根导向杆上下运动。
为了保证导向杆的硬度,所述两根导向杆为镀铬光杆。
为了便于整个装备的安装,所述托架上连接有加强板,托架可通 过该加强板连接到工业机器人上。
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垫为优力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结构简单、安装和控制方便,对汽车座椅的夹持非常牢固,抓具运行安全稳定,不会对汽车座椅造成划伤,将该抓具应用到工业机器人上时,可以通过工业机器人实现汽车座椅的自动搬运,从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3,一种汽车座椅自动搬运抓具,包括托架1和夹臂2,所述托架1的下端设置有一组横梁1a,每根横梁1a的自由端向上弯曲呈钩爪状,在每根横梁的钩爪部位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夹臂2为一组U型臂,其开口宽度与座椅靠背的厚度相适应,托架1与夹臂2在运动机构3的带动下可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在搬运汽车座椅时,所述横梁1a钩爪部位的限位槽与座椅底部的钢管相搭接,所述夹臂2与座椅靠背的上边缘沿高度方向抵接,在所述托架1和夹臂2与座椅靠背的迎合面上还分别设有多块隔离垫4,为了保证其柔韧性,隔 离垫4采用优力胶垫,并且主要设置在各个关键的着力点处。
从图1和图3还可以看出,所述运动机构3为气缸,该气缸的缸体3a固定在所述托架1上,该气缸的活塞杆3b竖直朝上并通过连接件5与所述夹臂2相连。
本实例中,在所述托架1上还设置有两根导向杆6,且两根导向杆6分别位于气缸活塞杆3b的两侧,所述连接件5套接在两根导向杆6上,气缸推动所述连接件5沿两根导向杆6上下运动,通常导向杆6为镀铬光杆。
为了实现整个抓具的安装,所述托架1上连接有加强板7,托架1可通过该加强板7连接到工业机器人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7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