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蓄电池及其线束限位卡扣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6051.X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波;蒋大伟;黄荣立;程泽木;陈鑫;李鸿飞;孙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2G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蓄电池 及其 限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及其线束限位卡扣。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汽车的重要零件之一,承担着为车辆启动供电及其他车载用电设备供电的功能,它的正、负两个电极主要通过整车线束和用电设备相连。通常,在较长时间不使用车辆时,为保护蓄电池寿命,一般将连接蓄电池的线束从电极上断开,由于线束长度限制,只能将线束卡在蓄电池附近,尽量保证线束不会触碰电极。
由于在线束断开后并没有完全固定,线束本身存在回位力或者在有外力的作用,可能存在线束重新搭接上电极的情况,导致放电甚至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设计更可靠的汽车蓄电池线束的固定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以保证蓄电池线束进行可靠的固定限位,防止线束断开后重搭在蓄电池电极上而发生短路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这种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的汽车蓄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包括线束限位部和与蓄电池电极间隙配合的橡胶圈,所述线束限位部包括一体式的线束卡接结构和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套装在所述橡胶圈上。
优选地,所述线束卡接结构为空心圆筒,且其具有弹性,并在所述空心圆筒的侧面设有连通两个端面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具有预定距离、厚度相等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有第二圆孔的大小、孔位完全相同,所述橡胶圈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下端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连接板卡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卡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两侧边缘均具有翻边,且所述第二板连接于其中一侧翻边的末端。
一种汽车蓄电池,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包括线束限位部和安装在蓄电池电极上的橡胶圈,所述线束限位部由一体式的线束卡接结构和连接板组成,且所述连接板套装在所述橡胶圈上;通过这种结构的线束限位部既可实现对蓄电池线束的限位作用,同时,又利用蓄电池电极为固定点,将所述线束限位结构套装在蓄电池电极上,实现限位卡扣在蓄电池上的固定;限位卡扣还包括套在所述蓄电池电极上的橡胶圈,因此,可防止拆装过程对电极的损坏。利用这种卡扣结构分别对蓄电池线束和蓄电池电极进行限位和保护,可有效防止线束从电极上断开后,又发生重搭造成放电或短路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限位卡扣的汽车蓄电池,所述汽车蓄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的总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线束限位部,2-橡胶圈,3-蓄电池电极,4-蓄电池线束,5-蓄电池;
11-线束卡接结构,12-连接板;
121-第一连接板,122-第二连接板;121a-第一圆孔,122a-第二圆孔;
2a-第一环形凹槽,2b-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介绍。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蓄电池线束限位卡扣,包括线束限位部1和橡胶圈2,所述橡胶圈2安装在蓄电池电极3上,并与所述蓄电池电极3间隙配合,所述线束限位部为一体式结构,由线束卡接结构11和连接板12组成,蓄电池线束4卡接在所述线束卡接结构11中,且所述连接板12套装在所述橡胶圈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6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正极桩头护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