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轮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6811.7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0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00 | 分类号: | B60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轮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辐。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轮和轮胎位于车身与路面之间起支撑汽车和装载的质量,传递汽车与路面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缓冲车轮受路面颠簸时所引起的振动,保护汽车的行驶方向等作用。车轮是外部装轮胎,中心装车轴,并承受负荷的旋转部件,主要由轮毂和轮辐组成。轮胎和轮毂一般为标准零部件,其尺寸、结构均有严格的规定,但是轮辐结构需要根据车辆的要求进行设计。
轮辐是保护车辆车轮的轮圈、辐条的装置,包括一对圆形罩板,罩板的直径大小和轮圈的直径大小相接近,罩板的中央有大于车轮转动轴的孔,在罩板接近边缘的部分有孔口,罩板的边缘有环形轮板,轮板的曲面能与轮圈的曲面紧密贴合。轮辐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支撑前后桥轮毂,同时能对车轮起到定位作用。轮辐与轮毂相贴合的面对平面度的要求非常高,一般不能大于0.2mm,否则会造成车轮螺栓偏载,容易导致车轮螺母松动,甚至车轮螺栓断裂,对于行车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通常使用的轮辐底面为整体平面,安装时轮辐底面贴合面积较大,很难控制整个轮辐底面的平面度不超过0.2mm,加工时的工艺难度大、成本高、废品率高。而且整体平面式的轮辐强度较差,车轮承载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轮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轮辐底面贴合面积大、平面度难以控制而造成加工时的工艺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废品率高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轮辐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轮辐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轮辐,包括:内轮辐和外轮辐;所述内轮辐为向内凹陷形状,所述外轮辐为向外凸起形状;所述内轮辐包括中心轴孔、安装平面和加强筋;所述安装平面位于所述加强筋之间,分别与所述中心轴孔的外缘以及所述外轮辐的内缘相连接;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安装平面和中心轴孔的外缘以及所述外轮辐的内缘相连接;所述外轮辐上设置有加强凸筋;所述加强凸筋均匀分布在所述外轮辐的环面上。
优选地,所述汽车轮辐为冲压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平面的接触面积为0.005±0.001平方米。
优选地,所述安装平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向内凹陷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孔的外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减重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外轮辐的环面上设置有长条状减重通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强凸筋之间。
优选地,所述加强凸筋为圆形外凸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轮辐,在原有整体平面的轮辐底面基础上,对内轮辐和外轮辐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其中内轮辐为向内凹陷形状,外轮辐为向外凸起形状。同时在内轮辐上减小安装平面的面积来解决平面度难以控制而造成加工时的工艺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废品率高的问题。另外通过内轮辐上增加的加强筋和外轮辐上增加的加强凸筋来提高轮辐整体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汽车轮辐为冲压一体成型结构,有利于简化结构,便于大批量生产。
进一步地,安装平面的接触面积为0.005±0.001平方米,有利于使安装平面的面积减小,在加工时可以更容易的控制安装平面的平面度,平面度加工难度的降低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生产时间、减少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进一步地,安装平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有利于通过螺栓固定将轮辐紧贴在车轮上,增强车轮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加强筋为向内凹陷结构,有利于通过内凹的形状来分散施加在内轮辐上的压力,减少因振动而产生的压力过大而造成内轮辐的破裂,增强轮辐整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中心轴孔的外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减重通气孔,有利于减少内轮辐的重量,并能够使自然风通过此孔对轮辐和轮毂进行降温,减少因温度过高而造成轮毂或轮辐的变形或断裂。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有利于通过螺栓固定将轮辐紧贴在车轮上,增强车轮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外轮辐的环面上设置有长条状减重通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强凸筋之间,有利于减少外轮辐的重量,并能够使自然风通过此孔对轮辐和轮毂进行降温,减少因温度过高而造成轮毂或轮辐的变形或断裂。
进一步地,加强凸筋为圆形外凸形状,有利于通过凸起的鼓包形状来调节施加在外轮辐上的压力,因为圆形的加强凸筋可以更加均匀的将压力分散到外轮辐上,所以可以进一步增强轮辐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6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