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2415.X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6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玲;胡凯;王辉;魏彦杰;陈爱娣;蒋娜;王婷;苗益霖;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伦文知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变速箱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型变速箱,尤其是一种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飞溅润滑是靠密封在机箱中的回转零件的旋转速度较大时,将润滑油从油滴溅洒雾化成小滴,并带到摩擦副上形成自动润滑,或者是先集中到集油器中,然后再经过设计好的油沟流入到润滑部位。
强制润滑是指一个油泵提供压力使润滑油带压循环,然后冷却回到油箱,再进入油泵。
常规变速箱总成设计时,箱体内的润滑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飞溅润滑,二是采用飞溅润滑+强制润滑。强制润滑一般只设计一个油泵,吸油口从主变速箱前端位置吸油,主要是对副变速箱进行润滑。
变速箱总成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主变速箱采用飞溅润滑,副变速箱通过油泵进行润滑,二者结合即可实现变速箱内部的润滑。但是,车辆在在爬坡工作时,由于大坡度工况,大量的润滑油位于副变速箱内,经常出现油泵在主变速箱前端吸不到油,此时,副变速箱大部分零件浸没在润滑油里,但是主变速箱内的齿轮已经无法进行飞溅润滑,其润滑效果不理想,影响变速箱的工作可靠性,降低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采用双泵润滑,其润滑效果好,有效的提高了变速箱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包括油泵Ⅰ和油泵Ⅱ,所述油泵Ⅰ的吸油口Ⅰ与主变速箱相连、出油口Ⅰ通过油管与副变速箱相连,所述油泵Ⅱ的吸油口Ⅱ与副变速箱相连、出油口Ⅱ通过油管与主变速箱相连。
上述吸油口Ⅰ设置在主变速箱前部。
上述吸油口Ⅱ设置在副变速箱的前部。
上述出油口Ⅰ通过油管Ⅰ与箱内管Ⅰ和油管Ⅱ相连。
上述油管Ⅱ与箱内管Ⅲ相连。
上述吸油口Ⅱ通过油管Ⅴ与油泵Ⅱ相连。
上述出油口Ⅱ通过油管Ⅳ与箱内管Ⅳ和油管Ⅲ相连。
上述箱内管Ⅳ通过油管Ⅲ与箱内管Ⅱ相连。
上述箱内管Ⅳ的侧壁上加工有径向油孔。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中,油泵Ⅰ的吸油口Ⅰ与主变速箱相连、出油口Ⅰ通过油管与副变速箱相连,油泵Ⅱ的吸油口Ⅱ与副变速箱相连、出油口Ⅱ通过油管与主变速箱相连,通过这种结构形式实现了:油泵Ⅰ从主变速箱吸油为副变速箱提供强制润滑所需要的润滑油,油泵Ⅱ从副变速箱吸油为主变速箱提供强制润滑所需要的润滑油。该润滑系统与现有变速箱中的润滑系统相比,润滑油的流动速度加快,其润滑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更好的降低箱体内零件的温度,其冷却效果也更好,大大提高了变速箱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A-主变速箱,B-副变速箱,1-油管Ⅱ,2-箱内管Ⅰ,3-油管Ⅰ,4-出油口Ⅰ,5-油泵Ⅰ,6-吸油口Ⅰ,7-吸油口Ⅱ,8-油管Ⅴ,9-油泵Ⅱ,10-出油口Ⅱ,11-油管Ⅳ,12-箱内管Ⅳ,13-箱内管Ⅲ,14-油管Ⅲ,15-箱内管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一种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如图所示,它包括油泵Ⅰ5和油泵Ⅱ9,油泵Ⅰ5和油泵Ⅱ9分别安装在左副轴前端和右副轴前端,油泵Ⅰ5的吸油口Ⅰ6安装在主变速箱A前部,油泵Ⅱ9的吸油口Ⅱ7设置在副变速箱B的前部。该润滑系统为双油泵润滑系统,油泵Ⅰ5主要是为副变速箱B提供强制润滑,具体来说,主要为副变速箱B内的副箱同步器和副箱行星轮系等提供强制润滑;油泵Ⅱ9主要是为主变速箱A提供强制润滑,具体来说,主要为主变速箱A内的主箱齿轮和主轴齿轮隔片等提供强制润滑,特别是爬坡工作时,主变速箱A无法实现飞溅润滑,必须通过增加强制润滑保证齿轮的正常啮合传动,油泵Ⅱ9保证了主变速箱A内强制润滑的实现。
其中,油泵Ⅰ5的吸油口Ⅰ6与主变速箱A相连、出油口Ⅰ4通过油管与副变速箱B相连,吸油口Ⅰ6设置在主变速箱A前部,出油口Ⅰ4通过油管Ⅰ3与箱内管Ⅰ2和油管Ⅱ1相连,油管Ⅱ1与箱内管Ⅲ1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24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