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制动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9577.6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8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丰;同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F16D65/847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用车制动盘,属于大载荷乘用车的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大载荷乘用车由于自身重量较大,刹车时需要更大的制动力,制动盘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因此大载荷乘用车的制动盘一般具有散热筋、散热孔,以保证其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同时,对于有散热孔的制动盘而言,行驶一定里程后,制动面会存在磨损厚度不均匀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制动盘,其提高了制动盘的散热能力,减小制动盘制动面磨损不均匀情况的发生,减少散热孔裂纹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乘用车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制动盘中间层为散热结构,散热结构A包含有一个柱状散热筋、两个圆状散热筋、三个散热孔、一个条状筋,散热结构A以制动盘中心为轴沿圆周分布,共40组,柱状散热筋圆周布置在制动盘外沿,条状筋圆周布置在制动盘中心,沿制动盘中心的制动环排列,圆状散热筋及散热孔均匀布置在柱状散热筋与条状筋之间。
所述的散热孔在制动盘制动面位置为倒圆角,半径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在制动盘通风结构处,散热筋布置紧凑、表面积大,增大了制动盘的热容量,提高了制动盘散热能力;制动面处散热孔为倒圆角结构,避免了制动盘长时间使用后制动面厚度不均匀、散热孔处裂纹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盘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筋布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孔倒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乘用车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制动盘5中间层为散热结构A,散热结构A包含有一个柱状散热筋1、两个圆状散热筋2、三个散热孔3、一个条状筋4,散热结构A以制动盘5中心为轴沿圆周分布,共40组,柱状散热筋1圆周布置在制动盘5外沿,条状筋4圆周布置在制动盘5中心,沿制动盘5中心的制动环6排列,圆状散热筋2及散热孔3均匀布置在柱状散热筋1与条状筋4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的散热孔3在制动盘5制动面位置为倒圆角,半径为2.5mm。
如背景技术段落所述,对于大载荷乘用车而言,车辆自身重量较大,制动时制动块与制动面的切向摩擦力会变大,并且温度上升较快;为了使制动产生的热量尽快传递至周边空气中,散热结构可设计成多种方式。如图2所示,制动盘5使用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的散热筋,其形状分别为柱状散热筋1、圆状散热筋2、条状筋4。由于三种散热筋布置较为紧凑,数量多,制动盘5质量增加,因此提高了制动盘5的热容量,同时,散热孔3与三种散热筋整体增加了制动盘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制动盘5的散热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在制动盘5中,散热孔3的开孔位置避开整个制动盘5的散热筋位置,因此可以在不降低制动盘整体刚度(有些制动盘由于开孔,刚度会降低,一旦紧急制动,制动盘会从散热孔处断裂,严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使制动块低熔点材料(如树脂等)在与制动盘摩擦过程中燃烧产生的气体顺利通过散热孔排放至空气中,降低该气体对制动力的影响。一般乘用车上,制动面散热孔处倒角为斜角,由于制动块材料的可压缩性,制动过程中,在制动油缸压力作用下,制动块产生塑型变形,制动面散热孔会切掉压入孔内部分材料,导致该圆周几乎不产生磨损,而其他区域正常磨损,长时间后,制动面上会形成径向有规律的高低不平的现象。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制动盘表面温度频繁升高、降低,不断产生热胀冷缩,在散热孔周围尖角处首先会产生疲劳裂纹,随着时间的延长,裂纹会越来越明显。本新型制动盘5将制动面上孔的边缘加工成圆角,半径为2.5mm,由于制动面散热孔处的倒圆角为圆滑过渡结构,当制动块与制动面接触时,制动块上嵌入圆孔部分受力面积相对于非倒圆角结构增大,同样制动压力的情况下,嵌入材料所受的切向剪应力减小,因此降低了制动块和制动面径向磨损厚度不均匀情况的发生。同时,散热孔3倒圆角处应力集中相对于普通结构(斜角)大大减小,因此降低了热疲劳裂纹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9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改良的减震器总成
- 下一篇:双排前倾叶片液力缓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