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型重载AGV移动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8601.6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2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朋威;许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陈广民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重载 agv 移动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型重载的AGV移动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工厂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广泛应用,移动机器人设备如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车,作为联系和调节离散型物流系统以使其作业连续化的必要的自动化搬运装卸手段,其应用范围和应用规模越来越大。
AGV车是一种装备有电磁和光电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制定的轨迹进行自动行驶的移动机器人,随着中国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物流、装配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多辆AGV共同运行及复杂的工厂环境中,移动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技术中相同负载规格的AGV均使用钢框架结构,车体成型以后很难进行车体的重构及车体功能的拓展、因钢框架结构车体较重,降低了AGV电池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型重载AGV移动机器人,包括车体,车体分为前部、中部和后部,车体包括两个车体纵杆,两个车体纵杆均与车体中轴线平行,车体上设有电控箱和驱动单元,车体的下方设有车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箱设置在前部,中部设有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车体纵杆上,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上,驱动单元能够沿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轴向滑动,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均能够沿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轴向滑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做出以下优化和限定:
上述后部设有电池箱、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车体纵杆上,电池箱能够沿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轴向滑动。
上述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前车轮为万向轮,后车轮为固定轮;
前车轮和后车轮均有两个,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两个车体纵杆上。
上述车体的前端还设有雷达和防撞机构。
上述防撞机构是防撞板。
上述车体是铝合金型材制成的车体。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装配方便可靠;
2、本实用新型车体是铝合金型材制成的车体,相对于现有AGV移动机器人有车体质量轻、模块化程度高、重构性能好,AGV移动机器人在同等电力条件下续航时间长的特点;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承受500kG负载下型材框架车体,各型材间结构连接可靠、车体可拓展性好、车体可重构性强、可使本实用性形成模块化装配且具有研制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构造图;
图中:1-第一横杆,2-第一纵杆,3-第二纵杆,4-第二横杆,5-第三横杆,6-第四横杆,7-车体纵杆,8-驱动单元,9-电池箱,10-电控箱,11-防撞机构,12-雷达,13-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型重载AGV移动机器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车体,车体分为前部、中部和后部,车体包括两个车体纵杆7,两个车体纵杆均与车体中轴线平行,车体上设有电控箱10和驱动单元8,车体的下方设有车轮13,电控箱设置在前部,中部设有第一横杆1、第二横杆4、第一纵杆2和第二纵杆3,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车体纵杆上,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参见图2,驱动单元8设置在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上,驱动单元能够沿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轴向滑动,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均能够沿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轴向滑动。可模块化的拆装两个驱动单元,通过控制系统的开发,实现移动机器人的前进和倒退功能。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车体的后部设有电池箱9、第三横杆5和第四横杆6,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车体纵杆上,电池箱能够沿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轴向滑动,可方便对电池箱进行拆卸维护。
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前车轮为万向轮,后车轮为固定轮,
前车轮和后车轮均有两个,前车轮和后车轮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两个车体纵杆上,可通过调整螺栓进行轴向和纵向的间距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车体的前端还设有雷达12和防撞机构11,分别实现碰撞的软防护和机械防护,防撞机构可以采用防撞板。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模块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可由铝合金型材、连接铸件、M6或M8螺丝、内置M6或M8螺母和弹平垫圈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8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