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气囊与转向盘骨架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2118.1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韩亮亮;冯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3 | 分类号: | B60R21/2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气囊 转向 骨架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气囊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安全气囊与转向盘骨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驾驶员安全气囊是固定在转向盘骨架中央的一种装置,其固定的牢固程度决定了起爆时对人员的保护程度。根据设计结构不同导致驾驶员气囊与转向盘骨架有许多连接方式,每种方式都必须保证可以将气囊牢固的固定在转向盘骨架中。
传统的固定方式为在转向盘骨架下盖两侧用螺钉紧固,螺钉紧固经常出现安全气囊与转向盘骨架定位不准确的现象,表现为安全气囊模块与方向盘的间隙、面差与设计要求有差异,令人觉得不美观,并且通过螺钉紧固,工艺复杂,同时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气囊与转向盘骨架的连接结构,利用安全气囊固定支架凸起的倒钩与转向盘骨架卡接,安装方便,定位准确,大大节约了装配时间和保证了装配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气囊与转向盘骨架的连接结构,包括转向盘骨架和固定于转向盘骨架中心位置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内设有安全气囊,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若干倒钩,所述转向盘骨架中心位置设有与倒钩相配合的限位弹簧。其中通过相配合的倒钩和限位弹簧,从而限制安装支架的纵向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有右限位柱和左限位柱,所述转向盘骨架上设有与右限位柱相配合的右限位孔以及与左限位柱相配合的左限位孔,从而限制安装支架的横向移动,保证模块与转向盘骨架间的间隙和面差。
其中,所述若干倒钩呈对称结构设于安装支架上。
其中,所述右限位柱和左限位柱呈对称结构设于安装支架上。
其中,所述倒钩、右限位柱和左限位柱设于安装支架的同一侧。
其中,所述转向盘骨架中心处还设有若干卡接倒钩的卡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安全气囊模块与转向盘骨架安装结构,可起到定位准确,卡接牢固与转向盘骨架配合误差减小,此外,不需要在安装安全气囊模块时打螺钉,减少安装工艺,降低了成本,另外,安全气囊模块与转向盘骨架之间无间隙、面差与设计要求无差异,提高了美观度,增加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与转向盘骨架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全气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设于转向盘骨架上的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卡簧与倒钩相配合的卡接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安全气囊;
2、转向盘骨架;
3、限位弹簧;
4、安装支架;
5、右限位柱;
6、左限位柱;
7、倒钩;
8、右限位孔;
9、左限位孔;
10、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气囊与转向盘骨架的连接结构,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设于所述转向盘骨架2的中心位置。
如图2所示,所述安全气囊1设于安装支架4内,并通过安装支架4固定于转向盘骨架2的中心位置,其中安装支架4的安装侧设有若干呈对称结构的倒钩7以及呈对称结构的右限位柱5和左限位柱6,若干倒钩7上还套接有限位弹簧3,该限位弹簧3固定于转向盘骨架2的中心位置,通过相配合的倒钩7和限位弹簧3,从而限制安装支架的纵向向上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转向盘骨架2的中心位置还设有与右限位柱5相配合的右限位孔8和与左限位柱6相配合的左限位孔9,从而限制安装支架的横向移动,保证模块与转向盘骨架间的间隙和面差。另外,转向盘骨架2上还设有若干卡簧10,如图4所示,该卡簧10与倒钩7相配合,当正面用力按下安装有安全气囊模块1的安装支架4时,安装支架4上的倒钩7面向转向盘骨架2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根据卡簧10的弹性变形卡接在一起,由于限位弹簧3的存在,从而使得回弹力抑制住安装支架4纵向向上移动。
上述方案中,安全气囊模块与转向盘骨架安装结构,可起到定位准确,卡接牢固与转向盘骨架配合误差减小,此外,不需要在安装安全气囊模块时打螺钉,减少安装工艺,降低了成本,另外,安全气囊模块与转向盘骨架之间无间隙、面差与设计要求无差异,提高了美观度,增加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2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养护车间
- 下一篇:一种带有可调节高度腕托的鼠标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