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后排乘员顶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7343.3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3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虎;任军;张勇强;戴礼强;邹凌华;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11 | 分类号: | B60R21/11;B60R2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后排 乘员 顶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乘用车的后排乘员头顶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轿车中在主、副驾驶位都安装有安全气囊,当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免受严重伤害,侧面气囊系统在汽车遭侧面碰撞时,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来自侧面撞击导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侧以及胳膊的伤害,保证身体上肢的活动能力和逃生能力。然而在车辆后排的乘员,其头顶部缺乏应有的保护,在车辆发生碰撞导致车顶受到挤压后,后排乘员头部更容易受到伤害。
公开日为2012年09月12日、公开号为CN 20242916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后排气囊装置的车体,包括车架和气囊装置,车架内安设有至少一个后排座椅和一个布置于后排座椅前面的前排座椅,车架上位于后排座椅和前排座椅间且临近前排座椅后部的位置开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内安设有朝向槽口设置的气囊装置,该容置槽槽口盖设有盖板,当发生事故时,气囊膨胀并弹出,长条状的气囊能完全挡住前排座椅的椅背部分,挡在乘客的头部、胸部位置,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该技术方案,在发生车顶部碰撞挤压后,无法有效的保护后排乘客的头部和颈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后排乘员顶部保护装置,在轿车顶部受到碰撞挤压后,后排顶部保护装置启用,减小后排乘员头部受伤害程度,提高对后排乘员头部的安全保护。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乘用车后排乘员顶部保护装置,包括顶部气囊装置和顶部气囊仓,顶部气囊装置放置在顶部气囊仓内,顶部气囊仓包括容置仓、仓口盖板和连接板,连接板与顶部气囊仓固接,顶部气囊仓通过连接板固定在车内车身顶盖后横梁后排成员头顶部。
该技术方案,在轿车后排乘员头顶部增加气囊装置,在轿车顶部受到碰撞挤压后,顶部气囊装置的气囊从顶部气囊仓内弹出并展开,对后排的每个乘员头部进行保护,以减小后排乘员头部受伤害程度,提高后排乘员乘坐安全性。
作为优选,顶部气囊仓的形状是一扁平长方体。顶部气囊仓的形状为长方体,横向放置在车内后排座位上方,气囊仓的高度远小于长度和宽度,以方便安装及减小对空间高度占用。
作为优选,连接板的形状呈Z字形,Z字形的下端与顶部气囊仓固定连接、上端以螺栓连接方式与车身顶盖后横梁连接。
作为优选,顶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控制器、后排顶部气囊、气体发生器和碰撞传感器,气囊控制器分别连接气体发生器和碰撞传感器,后排顶部气囊以密封方式连接到气体发生器出气口。在车顶部受到碰撞挤压后,碰撞传感器将该碰撞信号发送至气囊控制器,经气囊控制器判断后引爆气体发生器,将后排气囊充气展开,对后排乘客进行保护。
作为优选,碰撞传感器是形变传感器,形变传感器安装在车身顶盖。由于普通碰撞传感器可感知纵向或横向撞击,但是在车身顶部受力发生形变对乘员构成威胁时,碰撞传感器感知的纵向、横向撞击并不一定达到引爆顶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条件,因此,采用形变传感器检测车身顶盖形变就更直接、准确。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在轿车后排乘员头顶缺乏保护装置的问题,从而在轿车顶部受到碰撞挤压后,后排顶部气囊会及时展开,对后排乘员头部进行保护,以减小后排乘员头部受伤害的程度,提高了后排乘员乘坐安全性,其结构简单,安装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部气囊仓的一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囊控制原理框图。
图中:1是顶部气囊仓,2是容置仓,3是仓口盖板,4是连接板,5是螺栓孔,6是气囊控制器,7是碰撞传感器,8是气体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73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