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3903.0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6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守荣;郭然海;郭昱廷;陈六平;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74 | 分类号: | F16D3/7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3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电动车电机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联轴器一般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普通电动车上也是使用联轴器来连接电机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而在普通电动车上由于没有使用离合器来进行缓冲,因此当电机将动力传递给变速器时会造成较大的震动,久而久之,会造成电机和变速器的磨损,对电动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震的电动车联轴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车联轴器,包括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该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均为筒状结构,且在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相对的一端端头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电机连接盘(3)和变速器连接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之间装设有缓冲减振块(5),该缓冲减震块(5)由橡胶材料制成,且该缓冲减震块(5)与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粘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结构的联轴器,将电机连接件与电机输出轴相连,将变速器连接件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使用时,电机输出轴带动电机连接件转动,从而带动缓冲减振块转动,最后来带动变速器连接件和变速器输入轴转动,由于缓冲减振块是由橡胶材料支撑,在转动时具有扭曲应力,可以对电机传输过来的力进行缓冲,起到了减震的作用,提高了电动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所述变速器连接盘(4)上开设有变速器腰形孔(4a),在缓冲减振块(5)上也开设有减震块腰形孔(5a),该减震块腰形孔(5a)与变速器腰形孔(4a)对称布置,所述电机连接盘(3)上开设有连接孔(3a),该连接孔(3a)内穿设有限位销(6),且该限位销(6)的另一端穿过减震块腰形孔(5a)和变速器腰形孔(4a)。在使用时,当电机连接件转动时,由于缓冲减振块产生了扭曲形变电机连接件上穿设的限位销在减震块腰形孔与变速器腰形孔中移动,当限位销转动至减震块腰形孔和变速器腰形孔边缘时,由于腰形孔的阻挡,限位销无法继续移动,就限制了缓冲减振块的进一步形变,使缓冲减振块的扭曲形变不会过大,从而损坏缓冲减振块。
为了提高在对缓冲减振块限位时的平衡性,所述缓冲减振块(5)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三个减震块腰形孔(5a),在变速器连接盘(4)上也开设有三个变速器腰形孔(4a)分别与三个减震块腰形孔(5a)相对应,在电机连接盘(3)上开设有三个连接孔(3a)分别与三个减震块腰形孔(5a)相对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件进行缓冲,同时采用限位销和腰形孔结合进行限位,在有效地提高了减震性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连接件1、变速器连接件2、电机连接盘3、变速器连接盘4、缓冲减震块5和限位销6等部件,所述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均为筒状结构,在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相对的一端端头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电机连接盘3和变速器连接盘4,所述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之间装设有缓冲减振块5,该缓冲减震块5由橡胶材料制成,且该缓冲减震块5与电机连接件1和变速器连接件2粘接在一起。
由图1进一步可知,所述变速器连接盘4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三个变速器腰形孔4a,在缓冲减振块5上也开设有开设减震块腰形孔5a,三个减震块腰形孔5a与三个变速器腰形孔4a对称布置,所述电机连接盘3上开设有三个连接孔3a,每个连接孔3a内均穿设有限位销6,且该限位销6的另一端穿过减震块腰形孔5a和变速器腰形孔4a。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3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手机及其卡托组件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执法记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