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装LED封装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6017.6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6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殷录桥;南婷婷;张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H01L33/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装 led 封装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倒装LED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倒装LED封装构件。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LED最终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LED进行封装。对于不同的LED芯片结构,有不同的方式,倒装LED封装尤其特定的封装方案,
目前倒装LED的封装,包括封装料,导线,基板等结构,同时还需要多种封装工序,例如丝网印刷等。在倒装LED封装的过程中,其中一方式是需要通过丝网印刷在基板的铜片涂覆焊料或导电胶,然后倒装LED芯片的电极电连接于铜片上。
然而在涂覆焊料或导电胶的过程中,有可能由于定位精度等原因涂覆在两铜片之间,导致电导通,焊接的时候出现短路,使LED芯片损坏。另外,采用该方法还要镀金属层,增加封装工序等一系列的封装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提供一种倒装LED芯片定位准确,封装便捷的倒装LED封装构件。
一种倒装LED封装构件,包括:基板、倒装LED芯片、导电层以及硅胶层;在所述基板上开设第一电极槽和第二电极槽,所述第一电极槽和所述第二电极槽之间形成阻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槽和所述第二电极槽内的导电层;所述倒装LED芯片的两电极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槽和所述第二电极槽内;所述硅胶层设置在所述倒装LED芯片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件为T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槽和所述第二电极槽的槽壁向内凹形成沟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为导电胶或金属焊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槽和/或所述第二电极槽的表面设置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内部开设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槽、所述第二电极槽联通;在所述通孔内设置导线,并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极槽、所述第二电极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内开设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与所述通孔交替平行设置,且所述通风管与所述通孔的侧壁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内开设导风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底部,且与所述通孔的侧壁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孔在所述基板内绕所述倒装LED芯片布置,所述导风孔出风端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同侧,进风端设置在相邻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孔进风端的开口大于所述出风端的开口。
采用本方案的倒装LED封装构件,巧妙的利用在基板上开设的第一电极槽和第二电极槽,倒装LED芯片能够精准、便捷的设置在基板上,同时通过导电层固定倒装LED芯片,倒装LED芯片与基板互联更为简单,最后通过硅胶层实现倒装LED芯片的封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倒装LED封装构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倒装LED封装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倒装LED封装构件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凸起之间交错设置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凸起契合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的倒装LED封装构件的通孔及导线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倒装LED封装构件的通孔及导线的侧视图;
图8为一实施方式的倒装LED封装构件的通孔、导线及通风管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倒装LED封装构件的通孔、导线及通风管的侧视图;
图10为一实施方式的倒装LED封装构件的通孔、导线、通风管及导风孔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倒装LED封装构件的通孔、导线、通风管及导风孔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及附图,对倒装LED封装构件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3,一实施方式倒装LED封装构件,包括:基板1、倒装LED芯片2、导电层3以及硅胶层4。
基板1,用于承载倒装LED芯片2,一般采用硅基板、陶瓷基板或者是玻璃基板等。具体地,在基板1上开设第一电极槽11和第二电极槽12,第一电极槽11和第二电极槽12之间形成阻隔件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槽11和第二电极槽12的表面与倒装LED芯片2的电极引脚21截面相匹配,且恰能够收容电极引脚21。
倒装LED芯片2,在本实施例中,倒装LED芯片2的N极对应面积较小的第一电极槽11,P极对应面积较大的第二电极槽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60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