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前减震器连杆电镀挂具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36230.4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谭庆洪;李耀勇;张杰;田祥云;黄强;翁长江;周明元;杨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耀勇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8 | 分类号: | C25D17/08;C25D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0132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震器 连杆 电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减震器连杆电镀挂具。
背景技术
在对减震器连杆制造工艺中要将前连杆送入镀镍镀蜡机内进行电镀处理,一般固定在挂具上将其送入电镀,目前使用的挂具设计不合理,不能保证前连杆电镀均匀,传统的方式都是通过螺纹连接装夹在挂具上进行电镀,每次装夹和取下都要旋转连杆,安装和拆卸不方便,费时费力。且每个挂具只能挂一排连杆,生产任务无法按时保证,而且生产效率不高,设备利用率低,能源消耗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减震器连杆电镀挂具,便于连杆的装入和取下,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前减震器连杆电镀挂具,包括竖向设置的两块电解紫铜排,两块电解紫铜排之间横向设置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电解紫铜排上端设置有挂钩,下端与下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连接板连接在两块电解紫铜排中部,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均安装有多个导电套。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上下两层连接板,能够安装更多的连杆,实现双层批量电镀,提高了挂具单次的装夹量,设置导电套,电镀时只需要将连杆插入导电套即可,电镀完成后拔出,可以即插即取,采用插取式装夹方式,摒弃了传统螺纹连接拆装不便的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装夹和取下都十分省时,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竖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导电套焊接在该安装孔内,所述电解紫铜排、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导电套外表面均设置一层封塑层。
所述导电套为内壁光滑的套管,该套管上端内孔为沉孔,所述导电套上端分别伸出上连接板上表面和下连接板上表面。
该结构便于连杆装入后,与连杆配合防止其晃动。
所述导电套上端伸出上连接板上表面和下连接板上表面的长度为4mm-6mm。
所述挂钩呈倒U型,该挂钩一端与电解紫铜排上端连接,所述挂钩的两个端部相对地开设有连接孔。电镀时挂钩挂在支撑架上,通过插销等穿入两个连接孔固定,便于挂具与支撑架的连接。
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由钢板制成,所述电解紫铜排下端水平弯折,并与下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上连接板的两端向上弯曲,并与电解紫铜排通过螺栓连接。
相邻两个所述导电套之间的间距为105mm-115mm,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的导电套均为5-8个。
所述挂钩与电解紫铜排一体成型。一体弯折成型,强度更高。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连杆与挂具之间安装和拆卸方便,省时省力,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设置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提高了挂具单次的装夹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挂钩一体弯折成型增强了挂具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P向视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1中b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1中A向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电解紫铜排
11 挂钩
12 连接孔
2 上连接板
3 下连接板
4 导电套
41 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前减震器连杆电镀挂具,包括竖向设置的两块电解紫铜排1,两块电解紫铜排1之间横向设置有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3,电解紫铜排1上端设置有挂钩11,下端与下连接板3连接,上连接板2连接在两块电解紫铜排1中部,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3上均安装有多个导电套4,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3均由钢板制成,电解紫铜排1下端水平弯折,并与下连接板3通过螺栓连接,上连接板2的两端向上弯曲,并与电解紫铜排1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2至4所示,挂钩11呈倒U型,该挂钩11一端与电解紫铜排1上端连接,挂钩11的两个端部相对地开设有连接孔12,电镀时挂钩11挂在支撑架上,通过插销等穿入两个连接孔12固定,便于挂具与支撑架的连接。本例中挂钩11与电解紫铜排1一体弯折成型,强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耀勇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耀勇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6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