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器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2928.2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马成杰;顾铮珉;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6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器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同步器控制是汽车变速箱的换挡控制中重要的控制环节,其中涉及到换挡过程动力中断时间、换挡平顺性、换挡噪音以及同步器磨损等问题。传统同步器的自动控制多采用开环式压力控制或者流量控制。这样的控制虽然简单,但是无法确保同步器换挡的平顺性。尤其在某些工况下,如加速度变化时,或者环境温度不一致时等,会出现同步器速度过快产生冲击,或者速度较慢导致换挡时间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同步器在换挡过程中挪动的平顺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器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整车控制信号,判断同步器所处的控制阶段;根据所述同步器所处的控制阶段,计算对应的拨叉调整量;根据所述拨叉调整量调整拨叉杆的移动速度与力度;根据调整后的移动速度与力度,采用所述拨叉杆控制所述同步器移动。
可选的,所述整车控制信号包括:同步器位置信号、整车需求档位信号和整车实际档位信号。
可选的,所述整车控制信号还包括:变速箱油压信号。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同步器所处的控制阶段,计算对应的拨叉调整量,包括:检测油门踏板信号和变速箱油温信号;根据所述油门踏板信号和所述变速箱油温信号,以及所述同步器所处的控制阶段,计算对应的所述拨叉调整量。
可选的,所述拨叉调整量包括对应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中拨叉执行机构的需求速度和需求压力。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需求速度和所述需求压力控制拨叉杆的移动速度与力度包括:根据所述需求压力,调整变速箱液压系统中拨叉执行机构的压力阀;根据所述需求速度,调整所述变速箱液压系统中拨叉执行机构的流量阀。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同步器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整车控制信号;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同步器所处的控制阶段;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同步器所处的控制阶段,计算对应的拨叉调整量;第一调整单元,根据所述拨叉调整量调整拨叉杆的移动速度与力度;第二调整单元,根据调整后的移动速度与力度,采用所述拨叉杆控制所述同步器移动。
可选的,所述整车控制信号包括:同步器位置信号、整车需求档位信号和整车实际档位信号。
可选的,所述整车控制信号还包括:变速箱油压信号。
可选的,所述计算单元包括: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油门踏板信号和变速箱油温信号;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油门踏板信号和所述变速箱油温信号,以及所述同步器所处的控制阶段,计算对应的所述拨叉调整量。
可选的,所述拨叉调整量包括对应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中拨叉执行机构的需求速度和需求压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根据所述需求压力,调整变速箱液压系统中拨叉执行机构的压力阀;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需求速度,调整所述变速箱液压系统中拨叉执行机构的流量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在同步器控制的过程中增加了反馈控制机制,通过监测整车控制信号,判断当前同步器所处的位置,从而在同步器的不同控制阶段可以通过实时调整拨叉杆的移动,控制同步器平稳快速的移动,在满足驾驶员的动力需求前提下,优化换挡过程动力中断时间,降低同步器噪音,减少同步器硬件磨损,改善换挡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同步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步器由2档切换到1档时,控制阶段与同步器位置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拨叉执行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同步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同步器控制是汽车变速箱的换挡控制中重要的控制环节,其中涉及到换挡过程动力中断时间、换挡平顺性、换挡噪音以及同步器磨损等问题。传统同步器的自动控制多采用开环式压力控制或者流量控制。这样的控制虽然简单,但是无法确保同步器换挡的平顺性。尤其在某些工况下,如加速度变化时,或者环境温度不一致时等,会出现同步器速度过快产生冲击,或者速度较慢导致换挡时间长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2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外压自适应平衡的密封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消除齿隙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