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齿兰环斑病毒分离物分子鉴定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79529.0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0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乙引;洪鲲;万晴姣;张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500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斑 病毒 分离 分子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兰环斑病毒分离物分子鉴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隶属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基因组为(+)ssRNA。其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ORF长度为477bp,编码15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约为18.0kDa,病毒颗粒呈杆状,无包被,长约300nm,宽约18nm,螺旋对称,螺纹明显,颗粒中轴有沟状构造,病毒颗粒分散在细胞质内呈晶格排列。ORSV在世界各地商业生产的兰花中分布非常广泛,至少可以感染包括文心兰属(Oncidium)在内的35种兰属,其所导致的病变症状主要是花叶、环斑、碎色等。除此之外,齿兰环斑病毒还常与建兰花叶病毒(CymMV)复合侵染兰花,使其叶片形成不规则的褪绿、条纹、圆斑甚至坏死等症状,进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花小而少,花期缩短等,使兰花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近年来,随着兰花市场和种植规模的不断发展,兰花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其中以病毒病的危害最重,这些都对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本发明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ELISA、RT-PCR等)从蝴蝶兰分离获得ORSV,克隆其CP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完成了该病毒分离物的分子鉴定,为兰花病毒的检测、防控及兰花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齿兰环斑病毒分离物分子鉴定的方法。
本发明主要通过ELISA方法从蝴蝶兰检测到齿兰环斑病毒ORSV-GZ,利用其枯斑寄主苋色黎进行纯化,RT-PCR扩增该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后测序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齿兰环斑病毒分离物分子鉴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表现出花叶、褪绿、环斑、碎色的毒病症状的蝴蝶兰样品,经过ELISA检测为ORSV阳性后摩擦接种于苋色藜,三次单斑分离后保存于苋色藜,并将该病毒分离物命名为ORSV-GZ;
2)称取感染ORSV-GZ的新鲜苋色黎叶片,用RNAiso Plus试剂提取其总RNA,于-80℃保存备用;
3)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ORSV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上游引物:ORSV-CP-F为:5′-CCGGATCCTATGTCTTACACTATTACAGACCC-3′,下游引物ORSV-CP-R为:5′-CTCAAGCTTAGGAAGAGGTCCAAGTAAGT-3′,以1μL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进行一步RT-PCR扩增ORSV的CP基因,PCR反应条件:50℃30min;94℃2min;94℃30s,53℃30s,72℃1min,反应30个循环;72℃延伸10min,取1μL RT-PCR产物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应在约477bp左右观察到DNA条带;
4)将上步获得的RT-PCR产物进行纯化,RT-PCR产物纯化后,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并使用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其浓度,将RT-PCR产物即ORSV CP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做过夜培养;
5)随机挑取平板上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若干分别转入5mL含100μg/mL氨苄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16h(37℃,200rpm),采用菌液PCR的方法对各培养物进行阳性重组子的筛选,提取重组质粒DNA并送上海生工进行基因测序;
6)采用DNAMAN7.0软件对ORSV-GZ和其他11种ORSV分离物的CP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MEGA5.0软件构建基于其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采用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方法。
所述的病毒接种分离过程为:用500目的金刚砂喷洒苋色藜待接种叶片,将感染ORSV蝴蝶兰叶片于1%磷酸氢二钾溶液(1:10,m/V)中研磨提取(不超过2min),并将提取液摩擦接种于苋色藜叶片,随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叶片,洗去金刚砂和多余的溶液,5-10天后接种叶片应出现较明显的坏死小斑,剪取单个坏死斑点,采用上述接种方法重新接种至健康的苋色藜叶片,3次单斑分离后可获得单一病毒或病毒株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9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影像裁剪方法以及其便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