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菌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97877.6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1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会营;刘晓娇;吴勇;马嵩岳;梁芸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56 | 分类号: | A01N43/56;A01N25/04;A01P3/00;A01N4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含有氟吡菌胺和氯苯醚酰胺的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杀菌剂。
背景技术
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推出的新型杀菌剂,可以高效的保护和防治卵菌纲蔬菜病害。该产品具有优良的系统传导性和较强的薄层穿透力,对病原菌各主要形态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为新叶、茎干、块茎、幼果提供全面和持久保护。由于药剂能够经叶面快速吸收,所以耐雨水冲刷,为雨季蔬菜防病提供可靠保障。该产品主要用于各类蔬菜和葡萄作物上,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具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特别适用于优质、绿色蔬菜生产。
氯苯醚酰胺是华中师范大学新开发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对黄瓜、番茄、马铃薯常见的疫病、霜霉病有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成分新颖,无抗性。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与现有防治药剂相比,实现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的目的。具体的涉及氟吡菌胺和氯苯醚酰胺复配的杀菌组合物。
利用上述的杀菌组合物,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剂型,本发明所述剂型为悬浮剂。
上述杀菌剂组合物中,氟吡菌胺和氯苯醚酰胺的比例范围为1:60-60:1。
氟吡菌胺和氯苯醚酰胺复配杀菌剂具有以下特点:①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②有效成分新颖,无抗性;③杀菌迅速,持效期长。
申请人首先使用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室内生测实验,实验方法以及结果如下:
首先分析了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后,我们将生测的对象定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该菌可以引起马铃薯晚疫病。
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参照标准NY/T1156.6-2006,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从各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90%范围内设计5个浓度,先将96%氟吡菌胺原药和98%氯苯醚酰胺原药以丙酮为溶剂配成系列浓度的药液备用,然后将药液按1%比例加入到已融化并冷却到室温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Φ90mm)中制成带药平板,每处理四次重复,以加入无菌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用灭菌的打孔器(Φ5mm)挑取马铃薯晚疫病菌菌饼,菌丝面朝下无菌接种于带药平板的中央,倒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培养6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出各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毒力指数,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及抑菌作用。上述生测实验所用原药以及试剂均从其他厂家购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系数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时为加和作用。
室内生测实验数据见下表:
表1 氟吡菌胺和氯苯醚酰胺及其不同配比对马铃薯晚疫病共毒系数的测定结果
由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当氟吡菌胺和氯苯醚酰胺以不同比例复配时,配方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能力都有不同比例的增效作用。
通过室内生测实验确定氟吡菌胺和氯苯醚酰胺两种有效成分复配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以下通过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配方实例如下:
实例一、30.5%氟吡菌胺·氯苯醚酰胺悬浮剂
实例二、21.7%氟吡菌胺·氯苯醚酰胺悬浮剂
实例三、11%氟吡菌胺·氯苯醚酰胺悬浮剂
实例四、12%氟吡菌胺·氯苯醚酰胺悬浮剂
实例五、12%氟吡菌胺·氯苯醚酰胺悬浮剂
实例六、7%氟吡菌胺·氯苯醚酰胺悬浮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7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