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部的梁结合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1680.6 | 申请日: | 201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0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望月晋荣;臼田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6 | 代理人: | 方志炜 |
地址: | 暂无信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结合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散热器和冷凝器的车辆前部的梁结合构造。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在发动机室的前侧配置有用于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的散热器、用于将车厢内维持为舒适的温度状态的空调装置的冷凝器等。
在车辆的发动机室的前侧设有框体作为前端,该框体支承于左右的前纵梁的前端部,在该框体上安装有散热器和冷凝器等。该框体构成为利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支承构件将上下的沿车辆宽度方向配置的上梁(upper member)的两端部与沿车辆宽度方向配置的下梁(lower member)的两端部相互之间连结在一起。
配置于该框体下部的下梁在下梁与支承构件之间的结合处利用螺栓沿上下方向对截面形状基本上呈字母U形或帽子形的部分之间的结合进行紧固。但是,为了提高散热器等的保持力,且为了提高连接刚性,需要使板厚变厚,结果导致重量增大,并且成本升高。
因此,以往,使用于与下梁的前后接合的纵壁部向支承构件的下端部前后延伸出来,另一方面在下梁的两侧端部的前后设置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出来的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之间接合台阶状的加强构件,利用支承构件的纵壁部夹着上述下梁的延伸部来进行接合。另外,公知有这样的构造:在下梁的延伸部基端部彼此之间设置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壁部,利用该壁部和上述加强构件的纵壁部夹着支承梁的侧面壁部进行三层接合从而进行加强(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9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需要加强构件,在下梁也需要缺口、弯折,从而结构、形状变复杂,并且下梁的端部因延伸部而未维持日文片假名コ字形状,因此刚性降低。另外,支承构件同样也因纵壁部而未维持日文片假名コ字形状,难以确保刚性。而且,由于需要精密的加强构件,因此存在部件个数增加,导致成本升高及重量增大的问题。
这样,为了使散热器和冷凝器的悬架结实,确保安装有散热器和冷凝器等的框体的刚性是重要的。另外,因纵梁的顶端的振动而产生的车身振动在车厢内产生轰鸣声(日文:こもり音),因此也需要轰鸣声对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导致部件个数增多、且能够谋求确保刚性的车辆前部的梁结合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的梁结合构造,其构成为通过沿上下方向配置的支承构件连接配置在车身的前端部的上侧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上梁的两端部和配置在车身的前端部的下侧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下梁的两端部构成框构件,用于安装车辆搭载设备,其中,上述下梁由截面呈日文片假名コ字形状的构件构成且配置为使其开口部朝向下侧,在上述支承构件的下端部设有与该下梁的上表面部相对的平面部以及与该下梁的前表面部相对的纵面部,并且,在上述支承构件的下端部还设有从上述平面部的后端位置向下方延伸到纵面部的下端位置的侧面部,将该支承构件的平面部紧固于上述下梁的上表面部,将该支承构件的纵面部紧固于上述下梁的前表面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支承构件构成为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截面呈日文片假名コ字形状的构件,在该支承构件的下端部内侧设置有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具有重叠于上述下梁上表面部的上述平面部,在该支承构件的前端部设有向上述加强构件下方延伸的上述纵面部,沿着连结该纵面部的下端部与上述支承构件的位于上述加强构件后端位置的下端部的倾斜线形成有上述支承构件的侧面部的下端部。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支承构件的下端部的至少位于侧面部和纵面部的部分设有凸缘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起到以下效果。
上述下梁由截面呈日文片假名コ字形状的构件构成且配置为使其开口部朝向下侧,在上述支承构件的下端部设有与该下梁的上表面部相对的平面部以及与该下梁的前表面部相对的纵面部,并且,在上述支承构件的下端部还设有从上述平面部的后端位置向下方延伸到纵面部的下端位置的侧面部,将该支承构件的平面部紧固于上述下梁的上表面部,将该支承构件的纵面部紧固于上述下梁的前表面部,因此,不用较大地改变下梁和支承构件的构造就能够确保刚性,并且不会导致部件个数增多,而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确保足够的刚性。另外,下梁和支承构件能够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进行紧固,因此能够保持足够的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1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