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8039.9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9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白德贵;钟继萍;马庆丰;周齐齐;盛玉洁;石磊;乔依男;朱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8 | 分类号: | B66F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 三级 自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叉车门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总成。
背景技术
叉车上用于提升货物的工作机构称为门架,其是由内、外门架、货叉架、货叉、链轮、 链条、起升油缸和倾斜油缸等组成。根据叉取货物起升高度的要求,叉车门架可做成两级或多级,常见的普通叉车多采用两级门架。
而三级门架是由外门架、中门架、内门架组成的三节伸缩式装置,门架起升时,叉架沿内门架运动,内门架沿中门架运动,中门架沿外门架运动,从而达到提高叉车提升的高度而便于作业。但现有的三级全自由门架前悬大、前后缸速比较大,对叉车的性能影响较大,具体如下:(1)三级全自由门架的前悬大,内中外门架总成整体强度、刚度较弱,三级门架与整车匹配后,其稳定性急剧下降;
(2)为了保证叉车的稳定性,通常采取降低负载的方法,这样客户购买的2.5t叉车,实际负载能力很低;
(3)三级全自由门架的前、后起升油缸的速比较大,在全速起升时,前、后起升油缸在过度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抖动现象,甚至出现机械撞击声;为了避免类似情况,一般依靠降低起升速度来实现,但这样又降低了工作效率;
(2)造成叉车的视野差,尤其是带有属具管路的门架,驾驶员产货及运输时有盲区,致使驾驶员作业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稳定性高、前悬小、视野好的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总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叉车三级全自由门架总成,所述门架总成包括外门架、中门架、内门架及货叉架,所述外门架与中门架之间、中门架与内门架间、内门架与货叉架之间均设有用于相对滑动的滚轮组;所述外门架上对称固设有两个后起升油缸,所述后起升油缸的活塞杆均与中门架连接;所述中门架上固设有后链轮,绕过后链轮的后缸链条的两端分别与外门架、内门架固接;所述内门架上固设有前起升油缸,所述前起升油缸的顶端固设有前链轮,绕过前链轮的前缸链条的两端分别与内门架、货叉架固接;连接后起升油缸与多路阀之间的门架液压油管对称设于内门架的内侧,连接前起升油缸与多路阀之间的门架液压油管设于门架总成的左侧;连接货叉架与多路阀中三片阀和四片阀之间的两路属具液压油路对称设于门架总成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门架总成起升到最大高度时,外门架的中横梁与中门架的下横梁平齐,中门架的中横梁与内门架的下横梁总成下端平齐。
进一步,所述两路属具液压油路的后段通过管夹对称地固定在后起升油缸与外门架的两侧、前段通过管夹左右对称固定在内门架上。
进一步,所述外门架与中门架之间的侧槽钢两侧对称各设有两组由主滚轮和侧滚轮组成的滚轮组,所述中门架与内门架之间的侧槽钢两侧各设有一组由主滚轮和侧滚轮组成的滚轮组;所述内门架与货叉架之间的侧槽钢两侧各设有一组由主滚轮和侧滚轮组成的滚轮组;所述滚轮组中侧滚轮设于主滚轮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外门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右侧槽钢,所述侧槽钢底端固设有底板、顶端固设有上横梁;所述侧槽钢的中部分别设有横梁总成、中横梁;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固设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两端的底部与侧槽钢连接、顶部与支座连接;位于U型板两端头的侧槽钢上各固一个缸座;位于中横梁和上横梁之间的左、右侧槽钢分别固设有一个链条座;
所述中门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右侧槽钢,所述左、右侧槽钢之间从其顶端到底端依次连接有上横梁总成、中横梁和下横梁;
所述内门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右侧槽钢,所述左、右侧槽钢之间从其顶端到底端依次连接有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总成;所述左、右侧槽钢的外侧壁上设有链条支座。
更进一步,所述外门架中的横梁总成、中横梁以及中门架中的中横梁的水平于侧槽钢的面的宽度大于垂直于侧槽钢的面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后起升油缸的缸底安装在外门架的缸座上,并设有防止其活动的限位板;所述后起升油缸的活塞杆与中门架的上横梁总成进行螺栓连接;
所述前起升油缸的缸底安装于内门架的下横梁总成、中部与中横梁连接;
所述后缸链条的一端与外门架的链条座固接、另一端与内门架的链条支座固接;
所述前缸链条的一端与内门架中横梁固接、另一端与货叉架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8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萃取耦合制备羟胺盐/羟胺的方法
- 下一篇:升降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