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无纺布、水生植物组合处理农田面源污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4009.0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8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承才;王海;邱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无纺布 水生植物 组合 处理 农田 污水 方法 | ||
1.一种利用无纺布、水生植物组合处理农田面源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室内水培条件下培养水生植物;
(2)第二阶段:水生植物、吸附材料组合系统的建立:将一种或多种培养好的水生植物按投放比例固定于载体的上部;无纺布剪切为一定形状后固定于载体下部;无纺布上还设置一定重物,用于调节无纺布在水中漂浮的高度;无纺布用于拦截水体中的污染物,水生植物可以吸附、转化无纺布拦截到的污染物中的营养元素;该组合系统通过植物与无纺布的协同作用,实现对农田面源污水拦截、吸收去除;
(3)第三阶段:将多个水生植物、吸附材料组合系统投放到拟处理农田面源污水渠道中,处理时间为5-30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纺布与水生植物组合处理农田面源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铜钱草、菩提子、慈姑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阶段培养7天,其大小为10±2 g/棵。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纺布、水生植物组合处理农田面源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组合中水生植物的控制株数为20株/ m2,投放密度为0.2kg/ m2,植物种类控制在1-3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纺布、水生植物组合处理农田面源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有孔塑料筛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纺布与水生植物组合处理农田面源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为精制无纺布,其厚度为1±0.2 cm,每个无纺布剪成长为50cm宽10cm的条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无纺布与水生植物组合处理农田面源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处理好的无纺布固定在载体下方,投放量为每平米10个,投放密度为0.5 m2/m2。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纺布与水生植物组合处理农田面源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处理组合在水渠中投放的间距为0.5m,一批次处理组合处理时间为15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40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