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3213.4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3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忠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353000 福建省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像 移动 终端 操作系统 应用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像比对检测领域,特别是适用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人像比对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等。这其中,只有人脸特征是最直观、最可靠、最准确的,利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验证是最自然、最直接的手段。相比其它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人脸特征识别不需对象行为的配合就能方便有效地核查对象的身份,不易被察觉,因而具有优良的防伪、防欺诈、直接、友好、方便等特点。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在安防、门禁、考勤等领域。
人脸识别主要包括人脸的定位、图片预处理、人脸的特征点的识别、人脸的特征点的特征值的提取、特征值比对等,其中,人脸定位可以实现的方法很多,比如基于知识的方法(Knowledge-based)、特征不变量方法(Feature invariant),其中较为经典的为adaboost方法、模板匹配的方法(Template matching)等。图片预处理包括人脸的角度调整,对于垂直于照片平面区域的倾斜角度校正通常通过以下几种理论进行:1)基于Garbor小波变换的方法(文献1:Y.Li and X.Y.Lin,“Face hallucination with pose variation”in Pro.6th IEEE Int.Conf.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2004,pp.723–728);2)基于张量分解的方法(文献2:K.Jia and S.G.Gong,“Multi-modal tensor face for simultaneoussuper-resolution and recognition,”in Proc.IEEE Int.Conf.ComputerVision,2005,pp.1683-1690;文献3:K.Jia and S.G.Gong,“Generalizedfacesuper-resolution,”IEEETrans.ImageProcessing,vol.17,no.6,pp.873886,Ju n.2008);3)改进的点对应算法和线性物体类的原理构造正脸合成的方法(文献4:陈家大、赖剑煌、冯国灿,“一种人脸姿势判别与正脸合成的新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通过上述任一种方法即可达到对照片倾斜角度的调整;人脸特征点的识别和提取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746593.1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特征值提取的算法。上述的技术发展使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泛。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有向移动终端应用的趋势,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不及PC、工业计算机等固定式计算机,移动终端的图像获取受操作者影响大,因此开发出一种易于操作、易于分辨的能够应用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人像比对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易于操作、易于分辨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获取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当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为30~100像素并且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垂直角度为0~20°时,视为该即时头像照片为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0~20°不仅是正向为0~20°,反向也为0~20°,即围绕垂线夹角为40°的角度范围。优选地,上述的拍摄垂直角度为0~15°,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为55~90像素;步骤2:提取上述的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步骤3:提取目标人物的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步骤4:将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和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进行比对,计算相似度,并判断所述的相似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提取和显示所述目标人物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上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中,所述的步骤1中,还包括:子步骤11:通过摄像头检测环境光线强度,当所述的环境光线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则通过移动终端上搭载的LED灯补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忠,未经吴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