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3213.4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3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忠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353000 福建省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像 移动 终端 操作系统 应用技术 | ||
1.一种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获取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当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为30~100像素并且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垂直角度为0~20°时,视为该即时头像照片为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
步骤2:提取上述的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
步骤3:提取目标人物的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
步骤4:将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和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进行比对,计算相似度,并判断所述的相似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提取和显示所述目标人物对应的身份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还包括:
子步骤11:通过摄像头检测环境光线强度,当所述的环境光线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则通过移动终端上搭载的LED灯补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还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2:通过移动终端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测量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垂直角度,将所述的拍摄垂直角度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并判断所述的拍摄垂直角度数据是否为0~20°,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3,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拍摄垂直角度;
子步骤13: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的预设位置显示预设的单位像素标尺,并根据所述的单位像素标尺判断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是否为30~100像素,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4,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
子步骤14: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拍摄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并对拍摄的即时头像照片进行剪裁,去除多余的背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水平角度为0~20°;所述的步骤1中,在子步骤12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5:通过移动终端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测量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水平角度,并将所述的拍摄水平角度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并判断所述的拍摄水平角度数据是否为0~20°;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2,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拍摄水平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步骤14中,在剪裁后的即时头像照片中,所述的目标人物的人脸面积不少于所述的剪裁后的即时头像照片的面积的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21:人脸定位,将人脸区域从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背景中分离;
子步骤22:双眼定位,从子步骤21中获取的人脸区域中确定双眼瞳孔的位置;
子步骤23:影像校正,校正人脸区域的倾斜角度,并根据子步骤22中所确定的双眼瞳孔的位置确定所述的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并根据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与预设的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的比值,调整人脸区域的像素;
子步骤24:影像预处理,对子步骤23中校正过的人脸区域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脸部的色彩、脸部曝光、脸部光线均匀、脸部平均色彩、脸部高光、模糊度、亮度均值、灰度动态范围、不均匀性、过曝光比例、欠曝光比例、图像锐度、图像模糊度的处理;
子步骤25:提取人脸特征集群,对经子步骤24获取的人脸区域提取不少于一个的人脸特征值,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人脸特征值的总和为即时头像照片的人脸特征集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忠,未经吴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2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