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呫吨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4695.0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9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远;丁唯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86 | 分类号: | C07D311/86;A01P3/00;C12P17/0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燕玲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呫吨酮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呫吨酮(xanthone)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海洋微生物因为高盐、高渗透压等特殊的栖息环境,具有有别于陆源生物的独特代谢方式,能够产生新颖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农药抗病害物质筛选的新对象。寄生于海洋植物红树及海藻的内生真菌是一类极富特色的微生物,既属于海洋微生物,又具有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理特点,从植物、植物病原菌、植物内生真菌三者长期协同进化的角度考虑,从该类真菌的代谢产物中有望寻找到丰富的新型农药抗菌活性物质。共培养主要用于提高酶和抗生素的产量,但迄今为止鲜有利用共培养从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中获得有价值的防治植物病原菌的农药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呫吨酮衍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呫吨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呫吨酮衍生物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呫吨酮衍生物,其分子式为C18H14O8,结构式为
上述呫吨酮衍生物是一种黄色针状结晶,化学名称为8-羟基-2-甲氧基-9-羰基-9H-呫吨-1,6-二甲酸二甲酯。
上述呫吨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在菌种培养基中对两株红树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09和Penicillium sp.V11分别进行菌种培养,再将菌种在发酵培养基进行混合发酵培养,将所得发酵液过滤除去菌体得到培养液;所得培养液低温减压浓缩后,用有机溶剂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进行色谱分离,将所得洗脱液浓缩后重结晶得到黄色晶体,即为所述呫吨酮衍生物。
优选的,所述菌种培养具体条件为:在28℃下培养3-7天。
优选的,所述菌种培养基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葡萄糖1.0-3.0%,酵母膏0.2-1.5%,蛋白胨0.1-1.5%,琼脂1.0-1.5%,氯化钠0.3-1.2%和水余量;使用时将培养基制成试管斜面。
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具体条件为:将培养好的菌种Trichoderma sp.09和Penicillium sp.V11依次在相隔0-7天内挑入发酵培养基,于室温25-30℃下静置培养25-45天。
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基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葡萄糖1.0-5.0%,酵母膏0.3-2.5%,蛋白胨0.3-2.5%,氯化钠1.0-2.5%和水余量。
优选的,所述低温减压浓缩是指在温度不超过50℃条件下,将培养液加热浓缩成原体积的1/20-1/10。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色谱分离是在硅胶柱中进行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其中乙酸乙酯所占体积百分数从0逐步增加到20%;所述重结晶在氯仿、丙酮或乙酸乙酯中进行。
上述呫吨酮衍生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原菌农药杀菌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呫吨酮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抑制大豆疫霉、荔枝霜疫霉和小麦赤霉的作用,可用作微生物农药杀菌剂,而且原料可以大规模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呫吨酮衍生物:
(1)先在培养基里分别对南海红树林真菌Trichoderma sp.09和Penicillium sp.V11进行菌种培养,所用培养基为含有葡萄糖1.0%(重量百分数,下同),酵母膏0.2%,蛋白胨0.1%,琼脂1.0%,氯化钠0.3%,其余为水;使用时将其制成试管斜面,上述菌种在28℃下培养7天;
(2)再对Trichoderma sp.09和Penicillium sp.V11进行发酵培养,所用培养基为含有葡萄糖1.0%,酵母膏2.5%,蛋白胨0.3%,氯化钠1.0%,其余为水;将步骤(1)斜面培养好的上述两种菌依次相隔0天挑入发酵培养基,于室温25℃下静置培养25天,共培养150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