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方法及使用的引物对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62381.0 申请日: 2014-06-12
公开(公告)号: CN104017877A 公开(公告)日: 2014-09-03
发明(设计)人: 姚火春;慕艳娟;潘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Q1/04;C12N15/11;C12R1/63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傅婷婷;徐冬涛
地址: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溶血 弧菌 分子 检测 方法 使用 引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方法及使用的引物对。

背景技术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细菌,属弧菌科(Vibrio)弧菌属,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虾类、贝类、牡蛎等海产品中。人多因食用被本菌污染而又未煮熟的海产品而引起中毒。我国每年都有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近年来世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对于副溶血弧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大多要经过前增菌、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培养、生化鉴定、神奈川现象和血清学反应等过程。这些实验操作繁琐,需耗时5-6天,给海产品生产、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卫生监督等带来困难,影响经济发展。目前,学者对副溶血弧菌的分子检测的方法大多基于tlh、tdh、gyrb、pr72H等基因,但大多方法被后来的试验数据否定,而现在缺乏可被公众认可的分子检测方法。故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而严谨的分子检测技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对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引物对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引物设计和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基于副溶血性弧菌的toxRS基因。ToxRS,即toxR和toxS,为弧菌的毒素操纵子基因,toxS基因序列位于toxR下游,两者的连续基因合称为toxRS。基于该基因的可变区设计引物,建立副溶血弧菌的分子检测方法。

一对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对,上游引物toxRS-F为SEQ ID NO.1,下游引物toxRS-R为SEQ ID NO.2。

本发明所述的引物对在制备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的试剂盒,包含本发明所述的特异性引物对。

本发明所述的试剂盒,还包含Taq PCR Master Mix。

本发明所述的引物对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中的应用。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方法,使用所述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待检样品的DNA,如果能够扩增得到679bp的片段,则说明待检样品中含有副溶血性弧菌。

所述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25μl:2×Taq PCR Master Mix12.5μl,dd H2O9.5μl,上游、下游引物各1μl,DNA模板1μ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9℃退火30s,72℃延伸45s,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有益效果:

副溶血性弧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要求既不能出现假阳性——即严格的种特异性,也不能出现漏检——即重复性良好,故要选择种特异性的靶基因,并排除特异血清型、亚型以及毒力基因序列。本发明在参考大量文献以及分析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排除毒力基因、亚型以及血清型特异基因,锁定副溶血弧菌可能存在的种特异性序列。引物的特异性与靶基因的特异性的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具有着重大的影响。本发明经过反复比对和筛选,确定了以toxRS基因(GenBank编号L11929.1)的第579—1258个碱基作为靶序列,并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toxRS-F/toxRS-R,从理论层面保证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本试验用2×Taq PCR Master Mix替代传统PCR体系中的10×buffer、MgCl2、dNTP、Taq酶,省时省力且减小操作误差。PCR程序中,较高的退火温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引物的特异性,但并不代表越高越好。故应在能遵循特异性、重复性、灵敏性良好的基础上,选择最高的退火温度。试验结果证明,59℃为最适退火温度。最终确定的PCR程序参数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9℃退火30s,72℃延伸45s,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2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