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2920.2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5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橘田祐也;石川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59/74;F16H61/02;F16H61/04;F16H61/20;F16H6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使用了行星齿轮机构的自动变速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尤其涉及防止从所谓的怠速/空档控制(在车辆以D档停止时强制地使自动变速器转移到空档状态或半空档状态的控制,以下称为“怠速N控制”)恢复到原来的通常控制时因坡路等造成的车辆的意外后退的技术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行驶性能和驾驶性能,汽车的自动变速器正在发展变速档的多档化。自动变速器一般具有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离合器和制动器这样的接合机构,通过利用接合机构切换动力传递路径而实现了各变速档。此外,为了将来自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这样的自动变速器使设置于该驱动源与驱动轮之间的变矩器(起步机构)介于其中。
在近年来的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为了在车辆停止时降低变矩器中的能量损耗,实施了下述的自动变速器控制装置,该自动变速器控制装置进行使变速器自动地转移到怠速空档模式的所谓的“怠速空档控制”(以下简略为“怠速N控制”)。
在设置有该怠速N控制的车辆中,例如在上坡进行了车辆停止时,没有所述变矩器的蠕动扭矩,或者极小,因此无法期待防止车辆后退,在倾斜时无法防止后退。
为了防止从怠速N控制恢复时的该车辆后退,例如专利文献1使用检测后退斜面的旋转传感器进行了斜面角度的同精度的检测。该技术中,后退时的旋转速度是低速的,用通常的旋转传感器无法检测后退状态,要通过设置特殊构造的传感器,积极地检测后退。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通过检测制动器主汽缸压力,检测制动操作位置处的倾斜度。即,当使用制动油压传感器作为检测脚制动器的操作量的检测部,且通过该制动油压传感器检测到的油压为规定值A以上时,脚制动器踩下的条件成立,从而进行蠕动防止控制(空档控制)。在空档控制开始时与恢复时的制动器操作量的阈值中设置差异,使得在控制开始和恢复时设置所谓的滞后,因此能够防止在驾驶员没有意识到时进入空档控制。此外,如果不狠踩下脚制动器,则不会进入空档控制,因此有如下优点:特别要求蠕动车速以下的行驶的纵列停车和入车库等驾驶操作变得非常容易。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11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839865号公报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均需要另外设置特别检测变速器内的旋转体的低速旋转的传感器、和检测脚制动压力的传感器等。新设置传感器会导致成本方面的问题。
此外,上述文献2的现有技术的技术思想不依靠另外设置的硬件传感器,而宁可用自动变速器中的控制方式避免后退,为此设置检测后退自身的控制逻辑(文献1),或者设置仅在不进行后退的条件(制动压力等)下许可怠速N控制这样复杂的控制逻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控制装置,该自动变速器用控制装置不需要检测后退的传感器,或者能够用简单的控制逻辑防止车辆后退。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被提出,这里作为实施方式,公开了一例至几例。
根据本实施方式,自动变速器和控制装置的结构概略上为“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控制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动作,所述自动变速器通过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从多个变速档中选择变速档,将根据所选择的变速档对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了变速后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车辆的驱动轮”。
该“自动变速器”具备:“起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源之间”;“具有太阳轮、行星架、齿圈的旋转要素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P1、P2、P3、P4)”;以及“多个接合机构(C1、C2、C3、B1、B2、B3、F1),它们联结或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要素,通过这些多个接合机构和所述旋转要素的接合组合建立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多个变速档,所述多个接合机构之一是机械式接合机构(F1),该机械式接合机构(F1)许可所述多个行星齿轮机构之一的旋转要素的旋转方向的切换”。
并且,“控制装置”具有以下的A至C的结构。
(A)“空档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下,停止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使得所述机械式接合机构(F1)进行在前进档与后退档之间的旋转方向的切换以及所述前进档和后退档各自中的旋转允许”;
(B)“空档控制许可判断单元(S2、S4),其判断是否许可所述空档控制”;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