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2309.5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6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崔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群 |
主分类号: | G09B23/04 | 分类号: | G09B23/0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成体 图形 变化 演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数学教研中,通常老师都会通过模型的演示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现有数学模型或演示器多种多样,但还没有一个能用于探究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个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立体图形问题的探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体验面动成体这一现象,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其特点是,包括演示台,演示台上并排设有若干个向上设置的固定柱,每个固定柱的中心均竖向设有通孔,演示台上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定位槽,在通孔内设有竖向转轴,竖向转轴的下端设在演示台的定位槽内,竖向转轴的上端设有夹住图形片体的上叉口,所述固定柱内的竖向转轴上设有两根反向缠绕的拉线,拉线的一端固定在竖向转轴上,拉线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柱柱体上的导线孔设在固定柱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固定柱外的拉线端部设有拉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导线孔的轴线与固定柱的轴线垂直设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相邻固定柱之间的间距为5cm~8cm。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导线孔的孔径为0.8mm~1.2mm。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上叉口的高度大于图形片体高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演示效果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问题变得浅显易懂,易于发现规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包括演示台1,演示台1上并排设有若干个向上设置的固定柱2,每个固定柱2的中心均竖向设有通孔3,演示台1上设有与通孔3相对应的定位槽4,在通孔3内设有竖向转轴5,竖向转轴5的下端设在演示台1的定位槽4内,竖向转轴5的上端设有夹住图形片体7的上叉口6,所述固定柱2内的竖向转轴5上设有两根反向缠绕的拉线9,拉线9的一端固定在竖向转轴5上,拉线9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柱2柱体上的导线孔8设在固定柱2外。
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固定柱2外的拉线9端部设有拉环10。
实施例3,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导线孔8的轴线与固定柱2的轴线垂直设置。
实施例4,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相邻固定柱2之间的间距为5cm。
实施例5,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相邻固定柱2之间的间距为8cm。
实施例6,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导线孔8的孔径为0.8mm。
实施例7,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导线孔8的孔径为1.2mm。
实施例8,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面动成体的图形变化演示器中:所述上叉口6的高度大于图形片体7高度的一半。
演示台1上设多个固定柱2,可以同时演示不同平面图形绕竖向转轴5旋转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样子;设两根反向缠绕竖向转轴5的拉线9,可以交替缠绕和释放拉线9,使得实验能够连续进行,省时省事,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固定柱2之间设置合适的间距,保证各个图形在独立旋转时不受干扰,使得演示更加清晰;所述上叉口6的高度大于图形片体7高度的一半,防止图形片体7在围绕竖向转轴5旋转时甩出去,可以更好的夹紧图形片体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群,未经崔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2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实验仪
- 下一篇:一种基于矩阵交换器的数字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