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9095.6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9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木泰华;赵仕婷;张苗;孙红男;陈井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39 | 分类号: | A61K36/39;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甘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甘薯洗净、沥干、切片、干燥后粉碎,得甘薯粉;2)以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为提取剂对甘薯粉浸提,得甘薯粗提物;3)将甘薯粗提物溶于氯仿和甲醇混合液中,然后对得到的甘薯粗提物溶液进行以氯仿、丙酮为洗脱剂的固相萃取分离,收集丙酮洗脱组分;4)将丙酮洗脱组分通过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的层析柱进行吸附层析,依次采用水、体积分数为20%‑40%、50%‑60%和70%‑80%的乙醇溶液洗脱,收集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溶液的洗脱组分,即得。药效试验表明,该甘薯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乳腺癌细胞等均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全球80-100目癌症发病率将从2012年的1400万急剧上升到2032年的2200万。而在同一期间,癌症死亡人数也将由每年820万人升高到每年1300万人。而我国的癌症在2012年的发病个案几乎占了全球一半,高居第一位。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杀伤癌细胞,但是也会损伤及破坏正常细胞。与传统的癌症治疗相比,天然抗癌活性成分的优点就在于高活性、以及无或低不良反应。
甘薯(Ipomoea batatas)是旋花科甘薯属的一个重要栽培品种,原产于南美洲,由于其高产稳产并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我国被大量种植,年产量约0.8亿吨,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以上。经研究发现,甘薯不仅营养丰富,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已有研究报道指出,从海藻、菠菜和灵芝孢子中分离出的活性物质对乳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腺癌和胃癌细胞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有关甘薯抗癌提取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甘薯提取物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1)原料预处理:将收获的新鲜甘薯洗净、沥干、切片、干燥后粉碎,得甘薯粉;
2)甘薯粗提物的提取:以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为提取剂对所述甘薯粉进行提取,收集提取液,并除去所述提取液中的提取剂得到甘薯粗提物;
3)甘薯粗提物的初步分离:对步骤2)中所制得的甘薯粗提物进行固相萃取分离,得到初步纯化的甘薯粗提物;
所述固相萃取分离的步骤为:将所述甘薯粗提物加入固相萃取柱中,依次以氯仿和丙酮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丙酮洗脱组分,并除去其中所含的溶剂,得到所述初步纯化的甘薯粗提物;
4)甘薯提取物的制备:将步骤3)中所制得的初步纯化的甘薯粗提物溶于甲醇中,得到甲醇溶液,将所述甲醇溶液通过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的层析柱进行吸附层析,得到甘薯提取物;
所述吸附层析中依次采用水、体积分数为20%-40%的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50%-60%的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溶液对层析柱进行洗脱,收集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溶液的洗脱组分,并除去其中所含的溶剂,得到所述甘薯提取物。
其中,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新鲜甘薯可为任一甘薯品种,优选徐薯18。
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方式具体可为热风干燥或冷冻干燥,优选冷冻干燥。
所述冷冻干燥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进行。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如下:真空度为50-100Pa,温度为-60—-70℃,时间为36-60小时,优选48小时。
所述冷冻干燥前还包括在-20℃—-40℃冰箱里预冻24h-36h的步骤。
所述粉碎是在万能粉碎机中进行的,粉碎后所得甘薯粉的粒径为80-1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90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