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亮膜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包含该增亮膜的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1474.0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6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陆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F21V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环保新材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亮膜 及其 制作方法 以及 包含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膜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亮膜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包含该增亮膜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增亮膜指的是应用于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背光模块中以改善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常见的增亮膜是由一平板状基板和多个用以汇聚光线的棱镜所构成,随着背光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背光模组内部各个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亮膜尤为关键,近年来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的尝试采用新的结构方式以提高增亮膜的增量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增亮膜,目前的增亮膜包含一层透光基材层以及一层增亮微结构层。用于增亮的微结构设计在入射光线的另一侧,入射光线首先通过基材层,之后进入增亮棱镜微结构,根据斯涅耳定律只有某些入射角度范围的光线才能产生折射而通过增亮膜,其余光线则会产生全反射可继续回收直到其入射角度可通过增亮膜为止,而使增亮膜可收敛或缩小光线的发散程度,进而使增亮膜可达到集中光线的增亮效果。
该增亮膜微结构只向一个方向延伸,所以只能将一个方向的光进行会聚,另一个方向的光没有改变。所以只能纵向或者横向增亮,受此限制,增亮效果有限。同时,如果棱镜的2个底角角度不相等且整体结构不对称,则增亮的中心点会出现偏移,导致观察者不适。
图2为一种创新的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100和一相邻该入光面的出光面101。出光面设置有间距变化的V形、梯形或者其他形式的同心沟槽。出光面上设置沟槽结构可以起到增亮作用从而省略棱镜片以及棱镜片和导光板的黏胶过程。由于该沟槽是同心圆结构,可以增强各个方向的聚光效果提高出光亮度。
菲涅尔形式的增亮结构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需要首先将该类型的同心沟槽雕刻到一模具上从而进行生产。在雕刻模具时菲涅尔形式的同心沟槽需要逐一雕刻,一个同心圆环需要一次起刀和一次落刀,而对于一个菲涅尔结构可能需要上万次的起落刀,雕刻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不高。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加工方便快捷,生产效率较高的增亮膜,以实现2个方向同时进行增亮,达到更佳的增亮效果,且增亮膜的微结构层可以为非对称形式而不导致增亮中心的偏移,有效提高误差的容忍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亮膜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将微结构单元设计成涡状线结构,可以将各个方向的光线往中心会聚,能够同时将纵横2个方向的光线进行收敛,可以达到更好的增亮效果,同时允许微结构单元类型为非对称类型而不影响增亮中心的位置,扩大了加工误差容忍度。且涡状结构增亮膜的成型模具只需沿一个时针方向旋转即可加工成型,加工过程方便,相比菲涅尔式的加工,涡状结构节省时间,效率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包括入光面与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上包含有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由至少一微结构单元组成,所述微结构单元呈涡状线向外逐渐延伸。
优选的,所述涡状线的中心与该出光面的中心重合,且该微结构单元具有增亮效果。
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单元为棱镜单元或柱镜单元或多边形结构单元。
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单元靠近涡状线的中心的内侧面为第一光学面,所述第一光学面与底面的夹角为第一光学角;所述第一光学角范围为45°±15°。
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单元远离涡状线的中心的外侧面为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二光学面与底面的夹角为第二光学角;所述第二光学角范围为45°±15°。
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单元上所对应的波峰与波谷处均成型有圆角。
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单元包括多段涡状线结构,多段所述涡状线结构首尾相接组成一条涡状线。
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单元包括多条涡状线结构,多条所述涡状线结构的起点相同,每一圈增量不等。
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单元的顶部为不连续的上下、左右起伏形态,或为连续的上下、左右起伏形态;或为随机上下、左右起伏形态。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玻璃。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增亮膜。
一种制作所述的增亮膜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成型模具用的工件放置于数控机床的加工平台上;
步骤2:向该数控机床内设置加工参数,设定数控机床刻刀的运行轨迹、背吃刀量、进给量及进给速度;
步骤3:刻刀在工件表面沿一个时针方向旋转,一次雕刻成型出微结构,模具加工成型;该微结构呈涡状线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1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