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Cr3C2晶须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1797.0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9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金永中;叶发明;附青山;刘东亮;陈昌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30B29/36 | 分类号: | C30B29/36;C30B29/62;C30B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cr sub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化铬(Cr3C2)的制备,具体指一种纳米Cr3C2晶须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碳化物晶须具有较高的熔点、硬度、模量等优点,主要用于制备陶瓷基、金属基、树脂基等复合材料,以提高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在汽车、电子、机械、冶金、宇航、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与其它碳化物相比,Cr3C2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①耐高温氧化性好,可在800-1000℃长时间服役;②优良的耐腐蚀性;③导热性好;④无磁性;⑤ 热膨胀系数与钢接近。因此,Cr3C2晶须有望在强韧化耐高温、耐腐蚀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目前,尽管Cr3C2粉末的制备技术相对成熟,但由于晶须制备技术上的难题,有关Cr3C2晶须的制备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参数易控、成本低的纳米Cr3C2晶须的制备方法。该法制备的Cr3C2晶须表面光滑,晶须直径小于100 nm。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纳米Cr3C2晶须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以重铬酸铵、碳质还原剂、卤化剂作为原料,首先将上述原料置于适量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制得前驱体溶液;以三种原料总质量50份计,重铬酸铵为22.72-33.38份,碳质还原剂为14.81-25.15份,卤化剂为0.25-5份;所述碳质还原剂为葡萄糖和蔗糖的一种;所述卤化剂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锂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物,其含量占原料总质量的0.5~10%;
2)将该前驱体溶液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60-120℃条件下干燥1-5h,得到蓬松的前驱体混合料;
3)将该前驱体混合料置于反应炉中,在Ar气或真空条件下,从室温升温至700~900℃并保温0.5~2h进行碳热反应,得到未提纯的纳米Cr3C2晶须;所述反应炉为碳管炉、管式炉、感应炉、真空烧结炉中的一种;
4)将未提纯的纳米Cr3C2晶须在空气中于500-600℃灼烧2-8h脱碳,然后在HF溶液中脱除Cr2O3,最后洗涤干燥制得晶须直径小于100nm的纳米Cr3C2晶须。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可溶于水的重铬酸铵、葡萄糖或蔗糖分别作为铬源和碳源原料,通过前驱体溶液干燥实现了反应物体系中各元素在分子级别上混合均匀,降低了反应温度并缩短了反应时间,实现了纳米Cr3C2晶须的合成。如果按现有技术采用碳化铬粉末和碳粉作为原料,将难以实现铬和碳两种元素的均匀混合,从而使得碳热还原反应温度过高,不能满足Cr3C2晶须的生长温度条件。
2、本发明以重铬酸铵、葡萄糖或蔗糖、卤化剂作为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降低了制备成本。
3、本发明所制备的Cr3C2晶须,其晶须表面光滑,晶须直径<100 nm,经过提纯处理,杂质含量少。
4、本发明所述方法工艺简单,无需对不同组分原料进行机械混合,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纳米Cr3C2晶须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以重铬酸铵、碳质还原剂、卤化剂作为原料,将上述原料置于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制得前驱体溶液;所述碳质还原剂为葡萄糖和蔗糖的一种,所述卤化剂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锂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物;以三种原料总质量50份计,重铬酸铵为22.72-33.38份,碳质还原剂为14.81-25.15份,卤化剂为0.25-5份,即卤化剂含量占原料总质量的0.5~10%;蒸馏水的量能够充分溶解三种原料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17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