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薯淀粉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6548.X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4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蓝平;廖安平;封余贤;蓝丽红;李媚;何日梅;孙果宋;黄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新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24 | 分类号: | C08J3/24;C08L3/02;C08L71/08;H01F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朱水平;徐颖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薯 淀粉 磁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木薯淀粉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在过硫酸铵的作用下,将磁流体与聚乙二醇的混合体系,与木薯淀粉和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即可;制备过程中不添加乳化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流体中的磁性固体颗粒与所述的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1.05)~(1:1.3);
和/或,所述的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6000;
和/或,所述的磁流体中的磁性固体颗粒与所述的过硫酸铵的质量比为(4:2)~(4:5);
和/或,所述的磁流体中的磁性固体颗粒与所述的木薯淀粉的质量比为(1:20)~(1:30);
和/或,所述的磁流体中的磁性固体颗粒与所述的戊二醛的质量比为(1:9)~(1:10);
和/或,所述的交联反应的时间为1~3小时,所述的交联反应的温度为40~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二醇6000以聚乙二醇6000水溶液的形式添加,所述的聚乙二醇6000水溶液的质量分数较佳地为10%;
和/或,所述的戊二醛以戊二醛水溶液的形式参与反应,所述的戊二醛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较佳地为20%~3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磁流体与聚乙二醇的混合体系超声分散均匀后,在过硫酸铵的作用下,与木薯淀粉和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即可;制备过程中不添加乳化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磁流体与聚乙二醇的混合体系超声分散均匀,加入过硫酸铵,温度为40~60℃条件下第一次搅拌,加入木薯淀粉后第二次搅拌,再加入戊二醛水溶液进行交联反应,即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的时间为1~2min,所述的超声的仪器的功率为800W;
和/或,所述的搅拌的转速为200~300rpm;
和/或,第一次搅拌的时间为8~12min,第二次搅拌的时间为8~12mi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反应结束后,还进行下述后处理:产物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研磨成粉末即可;所述的洗涤的次数较佳地为3~5次,所述的干燥的温度较佳地为48~52℃,所述的干燥的时间较佳地为10~14小时;所述的粉末的中位粒径较佳地为15~17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流体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步骤(1)将FeCl3·6H2O溶液与FeSO4·7H2O溶液混合后,升温至53~57℃,依次滴加碱溶液和聚乙二醇6000水溶液,反应并熟化,冷却至室温调节pH值为6.9~7.2,分别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洗涤后抽滤得到湿粉;步骤(2)将湿粉超声分散于聚乙二醇6000水溶液中,即可得到磁流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Cl3·6H2O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3.5%,所述的FeSO4·7H2O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4%;所述的FeCl3·6H2O溶液与所述的FeSO4·7H2O溶液的体积比为30:20;
和/或,所述的碱溶液为NaOH溶液,所述的NaOH溶液的质量百分比较佳地为4%,所述的NaOH溶液与所述的FeCl3·6H2O溶液的体积比较佳地为3:1;
和/或,步骤(1)和步骤(2)中的聚乙二醇6000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步骤(1)中的聚乙二醇6000水溶液与FeCl3·6H2O溶液的体积比为7:30;
和/或,步骤(2)中磁流体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mg湿粉/mL;
和/或,所述的熟化的时间为50~70min。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木薯淀粉磁性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新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新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654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