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瞬时工闲间歇式机动车驱动理论及其实施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46240.5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8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刚 |
主分类号: | B60W30/18 | 分类号: | B60W30/18;B60W10/06;B60W10/18;B60W1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瞬时 间歇 机动车 驱动 理论 及其 实施方案 | ||
一.技术领域
为机动车再进一步节能减排,我们把行驶过程中的车辆做为了一个运动整体,利用惯性、冲量、动量等知识并经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及实车模拟试验,特提出“瞬时工闲间歇式机动车驱动理论”新概念,一举突破传统驱动方式中的束缚,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如果能把该理论得以推广并付之实践的话,预计机动车将在现有基础上,不仅能再节约一半左右(50%)的能源,而且还将在减少尾气排放、降低运行温度、改善大气环境、提高自控程度、改良制动效能、延长驱动装置使用寿命等诸多方面,产生出更多更好的直接效益。
二.背景技术:
1、现时的机动车在其全程行驶过程中,它的驱动装置总是处在一种全程开启的状态中。如:汽车的发动机,从启动、怠速、起步、行驶、加速直到整个行程结束时为止才会停止发动机运转。
2、现有的车辆驱动装置(特指四冲程内燃机)由于自身结构上就存在着极大的牵引制动阻力,造成了能源损失,即:在机械结构上有着过多的内部消耗就决定了能源利用率极低(一般在20%左右)。
三.发明内容
1、该理论的提出
自机动车问世,就有一种“动量”虽然很容易被人认知,但还未引起过世人的专注,一直被忽视着,也就更谈不上使用了。这就是“在行驶过程中机动车 的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在瞬间就能与机动车相动而生、相走而有、相行而存的一种同向、同速、等值、等量的‘动量’即:它等于自身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物理上称它为动量”在这里,我们则叫它惯性动能(由惯性力而产生决定的一种能量)。
为探讨惯性动能与节能减排及功效平衡的内在联系,我们在确保车辆安全、以人为本、尊重习惯、操控简便等设计理念的前题下,用增添主令开关保持了车辆原设计与瞬时工闲间歇式驱动方式的相应转换;用增加真空罐、单向阀管路解决了发动机停机后还能连续使用真空助力进行车辆的有效制动;用油门踏板控制了发动机的自动启停;用增装了相应的软件、硬件和设施(速度传感器、计算机、电路),做到了以每一秒钟为一个时间单位,同时获取油门、制动踏板的随机开关信号和即时速度并形成了一组组原始数据……利用一辆吉利美日小型客车(四缸发动机)成功地进行了实车模拟试验,一方面以车内笔记本计算机为主要表现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图表化的统一处理,把实时动态数据的采集、记录、分析等功能集身于一体,另一方面又采用了人为操控的方式,进行了手动变速箱档位的随机摘挂,分别用来模拟该理论中的瞬时主动式车辆整体储能和瞬时被动式车辆惯性动能有序释放的行驶状态,并通过这两种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实际车辆行驶过程,展示出该车辆在保持理想车速(客观允许、主观意愿下的最高车速)范围内的前提下,运用了按需分配、按量供给的能源消耗思路……其试验结论为:“累计3397公里行程中的工闲距离比25.11%、平均车速为35.23公里/每小时;累计5294公里的实际耗油量为4,26升/100公里,原为6.5升/100公里以上,其节油比已近35%等多项可喜的资料数据。”《注:目前的实车模拟试验只做到了在行驶过程中的工闲间歇(动态的工闲间歇),并没有实现全程的工闲间歇(动、静全态的工闲间歇),另外发动机及传动系统也没 有进行任何的优化处理。如:路口等红灯、堵车时仍采用了怠速,没有真正体现出工闲离合器的全部功能。(此数据不是最佳的)》
2.对该理论的简单陈述
该理论的“工”是指驱动装置正处在工作状态——通过消耗能源迅速达到理想车速的工作行驶状态;“闲”是指驱动装置进入休闲(停止工作)状态——通过新增的工闲离合器(以最小的机械摩擦力、最短的机械传动链)对惯性动能进行有序释放(以保持在理想车速范围内)的休闲行驶状态;“瞬时”则指从几秒到几十秒甚至上百秒的一段时间范围,其具体长短的确定,则依据在理想车速范围内的实际需求,通过“人为”或系统“自动”两种方式进行智能控制。换言之,均以理想车速为前提条件,一方面通过能源消耗进行主动式作功储能使车辆瞬时达到理想车速,另一方面通过工闲离合器满足惯性动能采用被动式有序释放的方式,维持在理想车速范围内的行驶,自然形成了车辆的“一储一放”或称“一主一被”的重复交替,不断更新的车辆行驶新概念,也就描述出了该理论的核心与本质。
根据模拟试验中工闲行驶距离比还不足26%的结论,也就说明了,该理论仅用了不足26公里加速行驶的燃料,在确保理想车速的前提下,行驶了100公里的距离……
3、该理论的简易观点
(1)充分体现以驾驶员为本的控制理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刚,未经张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62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
- 下一篇:直联驱动纯电动中型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