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16129.1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2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灿;王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触控面板功能与液晶显示面板进行一体化整合的研究日趋流行。
目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一体化整合技术研发路线主要包括面板上(on-cell)触控和面板内(in-cell)触控两大类。两者的差异在于:on-cell触控是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膜基板与偏光板之间的触控技术,具体来说,是将触控面板中的触控感应组件层制作在衬底基板上,并与彩色滤光片贴合,从而内嵌至液晶像素中;in-cell触控是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触控技术,具体来说,是将触控面板功能整合于彩膜基板中,从而内嵌至液晶像素中。相比于on-cell触控面板,in-cell触控面板更具薄型化和轻量化的优势,减小面板厚度的同时还可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使触控显示屏具有更轻薄的显示面板,已经出现了将触控电极制作在液晶显示面板内部的电容式内嵌触控显示屏;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触控扫描线和触控感应线。例如,在现有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阵列基板上直接增加触控扫描线和触控感应线,便可实现触控功能;即,在TFT阵列基板的表面制作两层异面相交且非电连接的条状透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简称ITO)电极,这两层ITO电极分别作为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扫描线和触控感应线,并在该两层ITO电极的异面相交处形成感应电容。该电容式内嵌触控显示屏的工作原理为:在对触控扫描线加载触控扫描信号时,检测触控感应线通过感应电容耦合出的电压信号;在此过程中,若人体接触该触控显示屏,人体电场就会作用在感应电容上,使感应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进而改变触控感应线耦合出的电压信号,根据电压信号的变化便可确定触点位置。
随着产品分辨率的提升,对于触控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获得较高的触控精度,需要减小触控扫描线和触控感应线的线宽,但这会引起所述触控扫描线和所述触控感应线的阻值增大,从而导到信号的延迟;为了降低所述触控扫描线和所述触控感应线的阻值,选用低电阻的材料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可降低触控电极的阻值,从而改善信号的延迟现象,同时提高触控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对盒成型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上的一组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线;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线交叉排列的一组相互平行的第二电极线;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之间无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线与所述彩膜基板的黑矩阵位置对应,且与所述黑矩阵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线为金属电极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均与所述黑矩阵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均为金属电极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黑矩阵位置对应,所述第二电极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所述第一电极线为金属电极线,所述第二电极线为透明ITO电极线。
进一步节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均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或均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之间还包括绝缘层;或者,所述第一电极线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所述第二电极线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线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线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黑矩阵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黑矩阵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覆盖与所述黑矩阵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线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线为触控扫描线,所述第二电极线为触控感应线;或者,所述第一电极线为触控感应线,所述第二电极线为触控扫描线。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触控扫描线连接的信号输入线以及与所述触控感应线连接的信号采集线。
优选的,所述金属电极线的材质包括钼、铜、银、铝金属材质或铝钕、铝银合金材质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电极线的厚度为100~4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61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