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后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5386.1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2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英司;丰泽治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李文屿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结构 | ||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由后轮罩及后柱构成左右的车身侧部,在左右的车身侧部间设置后搁板,并用后搁板分隔行李箱及车厢的车身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身后部结构中,公知有如下的结构:在左右的车身侧部之间设有后搁板,用后搁板分隔行李箱及车厢,在后搁板的前端部设置闭合截面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闭合截面部沿着左右的轮罩的范围设置,左右的端部配置在左右的轮罩的上部。而且,左右的端部向上方开口,从而各开口配置在左右轮罩的上部。通过在左右的端部形成各开口,由此确保在左右轮罩的上部安装减震器(避震器)的空间。
但是,专利文献1的车身后部结构中由于闭合截面部的左右的端部向上方开口,左右的端部相对于左右的车身侧部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因此,难以在左右的车身侧部及闭合截面部(后搁板)之间适当地(高效率地)传递载荷,从该方面考虑还存在改良的余地。
而且,在车身后部结构中还公知有如下的结构:在轮罩设有第1加固件,在第1加固件设有第2加固件,用第2加固件支承减震器基座(减震器托架),减震器(避震器)的上部设于减震器基座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该车身后部结构,通过使用第1加固件、第2加固件来增强减震器基座,能够确保减震器基座的刚性、强度。
在此,为了用减震器基座适当地支承减震器的上部而要求进一步提高减震器基座的刚性、强度。但是,如专利文献2的车身后部结构这样,如第1加固件、第2加固件这样仅组合单个的增强部件,难以符合要求地充分提高减震器基座的刚性、强度。
而且,作为车身后部结构还公知有如下的结构:连结角撑板从后轮罩的上部沿着后壁部朝向车身后方地延伸,后柱加固件从后轮罩的上部沿着侧壁部朝向上方地延伸到后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根据该车身后部结构,通过用连结角撑板、后柱加固件增强后轮罩,能够确保后轮罩的刚性、强度。
在此,为了应对更加提高后轮罩的刚性、强度的要求,考虑使载荷从后轮罩的上部传递到后搁板。该后搁板作为分隔行李箱和车厢的部件而通常设于车身后部结构。
然而,近年,为了确保较大的车身后部结构的行李箱空间而倾向于将后搁板设于较高的位置。由于将后搁板设于较高的位置,后搁板被配置为相对于后轮罩离开较大。因此,难以通过从后轮罩的上部向后搁板传递载荷来进一步提高后轮罩(即,车身后部)的刚性、强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405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488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692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身侧部及闭合截面部(后搁板)之间高效率地传递载荷的车身后部结构。
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提高减震器基座的刚性、强度的车身后部结构。
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身后部的刚性、强度的车身后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
一对车身侧部,由后轮罩及后柱构成,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
后搁板,设于该一对车身侧部之间,分隔行李箱及车厢;
搁板横梁,其接合于该后搁板的下方,与所述后搁板一起构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闭合截面部;以及
后搁板构件及搁板支架,其接合于所述第1闭合截面部,构成从所述第1闭合截面部连续到所述车身侧部的第2闭合截面部的主要部分。
在方案2的发明中,优选是,在所述后轮罩的上部具备减震器基座,该减震器基座构成所述第2闭合截面部的一部分。
在方案3的发明中,优选是,所述后搁板具有在上下方向分隔所述行李箱及所述车厢的上表面和从该上表面向下方垂下的前表面,所述搁板横梁具有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和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所述第1闭合截面部由所述后搁板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前表面、和所述搁板横梁的所述下表面及所述后表面构成,所述第2闭合截面部由与所述后表面的车宽外侧连续的所述后搁板构件、与所述上表面及所述前表面连续的所述搁板支架、和与所述下表面连续的所述减震器基座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5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推进轮式休闲和/或运动设备
- 下一篇:用于机动车辆助力转向方向盘定心的方法